央行“双降”你怎么看?
银行、企业、居民心里都有把明算盘
2015年07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6月2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同时有针对性地对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值此“双降”之际,记者走访了枣庄市部分企业、银行和城乡居民群众。
银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释放,不仅会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还能为金融资源更多更好地进入实体经济和‘三农’领域提供正向激励”。据枣庄农商行振兴支行行长孙法超介绍,对于降息,从理论上讲,虽然会对银行的存贷款利差形成负面影响,但会促使银行因地制宜,积极应对,以更为多元化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具体来讲,将会从传统以存定贷、存款立行等管理思路,逐渐让位于更为科学、全面的资产负债管理,拓展创新产品,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提高综合效益,向着精细化经营方向发展。
  此外,一些银行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银行利率市场化推进,多数银行对降息已经做好应对准备,其主动负债能力正显著增强,应对市场机制逐渐显现。
企业:减少了融资成本
  “贷款利率下调,对企业来讲,无疑减轻了融资负担,融资成本高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枣庄市某彩印厂负责人说,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问题,曾一度束缚和困扰企业生产经营。贷款利率下调后,强化了企业正向激励作用,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不仅有利于缓解企业资金方面紧张局面,有效防范企业债务违约的风险,同时较好优化生产经营结构,进而实现经营业绩回升。
  另外,多位企业负责人认为,从经济“稳增长”的角度,企业需要降低融资成本,国家通过实施货币政策“微调”,市场节奏变化,走向定向宽松的环境,有利缓解企业资金成本压力,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居民:利弊双关,多选理财渠道
  央行“降准降息”发布后,在枣庄市城区营业网点中兴支行和解放路支行看到,客户前来咨询存款利率随时有之,秩序井然。一位张姓居民表示,银行利率的市场化,理性地寻求一些性价比相对高些的金融产品作为理财渠道,以期优质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西王庄乡、孟庄镇农村营业网点郭里集支行和周村支行,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和往日一样,无其他变化。当问及一位正在办理业务的王姓农民央行“降准降息”时,回答“利率问题属国家调控,公众存取款自愿,关注自有资金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本报通讯员 成纲 晨宇 本报记者 韩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