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市反哺农村扼制“留守”问题
2015年07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性侵、校车事故、高犯罪率、意外伤害多发甚至自杀……这些近年来密集聚焦在留守儿童群体身上的问题,每一次发生,都能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从整体的舆论曝光来看,由留守带来的问题不是少了而是更加呈现出多发性、复杂性的蔓延之势。
  留守儿童现象是如何形成的,社会各方并非没有共识。城乡二元化发展的巨大鸿沟,社会保障和户籍政策的坚硬壁垒等等,这些宏观层面的归因,是对留守问题的准确把脉。诚然,所谓城乡二元制度等要解决起来,确实很难毕其功于一役,但并非意味着对于留守儿童的公共关照,就无从着手,可因之推延甚至是“坐等”宏观问题的解决。
  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农村逐渐从资源的供给方变成一种附属品,留守儿童的产生正是这种“附属品”地位的生动注脚。在原有的城乡关系难以维系之下,是时候构建一种新型的城乡关系,譬如让“城市反哺农村”体现得更充分。在这种反哺中,首先应该将重点放在“人”的身上,留守儿童便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宏观问题一时难以解决的背景下,这样的“起而行之”看似复杂,但归根结底考验的不过是“发展的良心”,也即“人”的发展是否位于发展序列的优先位置。直面这样的价值追问,在留守问题的解决上,自然会少一点“无处着手”的尴尬。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作者朱昌俊)
  ■本版投稿信箱:qilupinglun@sina.com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