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10日,丁龙嘉(左四)在北京中南海丰泽园拜访万里(左三)时合影。
本报记者
周青先 翻拍
万里研究专家丁龙嘉。 本报记者 周青先 摄
本报记者 刘志浩 李钢 整理
谈回京 “取消了粮票再回去”
杨勋:万里同志您好!我叫杨勋。
万里:听说你们十几所综合大学的经济系教师来安徽编写农村经济教科书,这很好。
杨勋:我们是教农业经济管理学的。去年在北京召开全国农业经济学年会时商定:要编写一本我们国家自己的农业经济教材。过去我们熟悉苏联的集体农庄胜过自己的农业社,现在决心要编写自己的农书。我们在北京听说万里同志在安徽试验包产到户,去年全国为此争论很激烈。我是拥护包产到户政策的,很想利用这次讨论编写大纲的机会来安徽农村看看,感受一些实际情况,以便明确编书的指导思想,统一大家的认识,使我们的书出版时能同中央精神和农村实际生活保持一致。
万里:这很好。我也是教员出身,学师范的。你是哪个大学的?
杨勋:我是北大经济系的。1956年人民大学毕业,是新中国第一批农业经济大学生。
万里:人民大学是学苏联的。
杨勋:是的,我们有不少苏联老师。我们学农业经济的,对苏共农业文件和苏联的集体农庄很熟悉。农业生产责任制就是苏联集体农庄管理固定生产队的办法。
万里:你1956年就在北大教书,是老北大了。北大现在怎么样?有什么变化?
杨勋:北大的教师很要强,能吃苦。新建起了大图书馆,很气派。
万里:北京大学图书馆是我建的。我在北京主持工作时决定建的。
杨勋:您对北大的人和事真熟悉,还记得这么清楚。您不能老在外地,什么时候回北京?
万里:我要等安徽粮食问题解决了,取消了粮票再回去。
杨勋:那不可能,统购统销政策是全国性的,安徽不可能一省单独取消粮票制。
谈农业 “农业问题很不简单,但管理办法不能复杂”
万里:你们关心包产到户,去肥西山南看过吗?
杨勋:看过了。我们早就听说过1960年安徽实行责任田的办法。责任田就是指田间管理责任到户,就是包产到户。这种办法,1956年合作化后期就在浙江永嘉县大规模出现过,1957年反右派时被打下去了。其实,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这是唯一能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可行办法。不能说这办法是资本主义、修正主义。
万里:农业问题很不简单,但管理办法不能复杂,一定要简便易行,否则农民很难接受。
杨勋:从高级社到人民公社,我们反复搞了评工计分、定额管理、三包一奖四固定等管理办法,太繁琐了,连我们学管理的大学教员都讲不清楚,农民怎么能接受得了,最后,只能是“大概工”、平均主义。
万里:大寨的政治工分就是“大概工”。
杨勋:安徽地方虽然穷,但农村干部和农民很会管理,从责任田到包产到户,办法定得很细致,有整套经验。
万里:人家说安徽人只喜欢外出逃荒要饭,我就不信。他桌上摆着鱼肉不吃,非得去要饭不可?
杨勋:安徽现在很有名气。现在北京议论说:辽宁、四川、安徽,是改革的三大支柱。老百姓传说:要吃粮找紫阳,要吃米找万里。
万里:噢!农村改革问题分歧大、争论多,只能一步一步走着瞧,不能过早下结论。
谈包产 “要想有饭吃,就得让农民种好地”
杨勋:万里同志,您在安徽搞包产到户,中央知道不?
万里:小平同志知道。
杨勋:光口头支持,没有书面文件根据,行吗?
万里:我可不像你们这些知识分子,什么都写成文字,白纸黑字整你就有根据了。不能全信书面。中国历史上凤阳出了个朱元璋,统一了半个中国。现在,凤阳搞的包干到户,将来也要传播到全中国,统一全中国。
杨勋:万里同志,您这么说可别让人抓小辫子,乱上纲,认为有政治野心啊。
万里:我不怕,反正吃饱饭比饿肚子更社会主义,穿上衣服比光着屁股更社会主义。不要管那么多了。
杨勋:万里同志,你真思想解放,你回北京管农业就好了。
万里:我过去是管工业的,回去还得管工业。
杨勋:不管管什么,总得有饭吃。要想有饭吃,就得保护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万里:对。要想有饭吃,就得让农民种好地。
杨勋:我们听说凤阳农村每人有5亩地,农民却终年饿饭,大批外流逃荒,公社宁肯让地荒着,也不准农民种。
万里:这是人民公社的政策,用各种名义占农民的地,不准农民种。乖乖隆地咚,“无产阶级专政”真厉害,不让农民种地。哪个朝代也没有不准农民种地的。大家都说中国农民太好了,宁肯饿死也不去抢国家的粮仓。其实,农民好也是有限度的。我们可不要官逼民反啊!
杨勋:是。农民越听党的话,越应当保护农民才是。(原文有删节)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