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事业示范点,学习教育文化生活窗口和舞台
东郑村成“民生综合体”探索样本
2015年07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书画室里,村民可以挥毫泼墨。
  闲暇时村民可以在幸福院棋牌室里下象棋。
  在排练室里,村民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舞蹈。
  ◤幸福院卫生室可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
     商业综合体是当下城市建设越来越流行的商业模式,可是“民生综合体”又该怎么理解呢?建在市郊村庄的民生综合体又是个啥模样呢?在高新区巨野河街道东郑村就有这么一个被称为“民生综合体”范本的项目。

  文/片 本报记者 修从涛              

从垃圾场到日间照料中心
  今年年初,本报刊发了一篇《垫资30万,村里建起幸福院》的报道,报道了东郑村支书孙传祥带领村里整治了30多年的垃圾场,并垫资为村民建起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的事。孙传祥在高新区巨野河街道已经成了名人。
  说起孙传祥,还得从一年半前的那个大垃圾场说起。早在一年半以前,东郑村的幸福院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原址,还是村里多年的大垃圾场。30多年来,这里成了村里的生活垃圾堆放地点,一到夏天就臭不可闻,蚊蝇成片。
  2013年10月,随着高新区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推进,东郑村的大垃圾场变成了村里急需彻底清理改造的大问题。由于村里经费紧张,拿不出改造的经费,于是,村支书孙传祥决定“自己动手干”。村里借来了铲车、挖掘机,孙传祥亲自带领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进行义务劳动,经过20多天的整治,垃圾全部清理完毕。
  东郑村人口1075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220人,占到全村人口的20%多。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外地打工,村里留守老人的比例越来越高,老年人的看护也成了村里的一件大事。于是,在推平的垃圾场上建设一个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成了孙传祥的一个新想法。
  为了建好幸福院,孙传祥东拼西凑,加上村里的不少党员和村民以及村周边的爱心企业纷纷伸出援手。最终在高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12月19日,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正式建成启用。
健康查体不用出村了
  大垃圾场变成了老人们的幸福院,这段佳话越传越远。高新区巨野河街道办、高新区社会保障局、社会事务局、创业服务中心、宣传部以及周边爱心企业又纷纷给予支持。照料中心棋牌室、书画室、阅览室、健身房、台球室、乒乓球室、卫生室、理疗室、康复室、餐厅、浴室等各项设施都已配备齐全。
  以老龄事业为起点,村民自觉组成了各种兴趣爱好小组,由1到3名热心人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负责平时召集大家一起活动、负责每个功能室的日常使用和维护。“现在村里已经有广场舞、象棋、纸牌、台球、乒乓球、书法、健身、读书看报等9个兴趣爱好小组,最多的小组已经有40多人,愿意加入这些小组的人越来越多。”孙传祥介绍。
  实际上,如今的日间照料中心已经远远超出了照看老人的范畴。近日,记者再次来到幸福院发现,村里的卫生室也搬了进来。“现在村里的卫生室搬进来了,群众吃药打针、查体都不用出村了,更是方便了那些行动不便的人。”孙传祥介绍,高新区神思、诺安诺泰、旗帜3家爱心企业,捐赠了近10万元的查体设备,组织十多名专业人员,免费给全村2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开展为期三天的查体活动。
  如今,东郑村村民不用出村就能在幸福院检查血压、血糖、心电图、尿常规等十多个项目。村里的卫生室通过爱心企业捐助的身份认证系统,把村民的电子健康档案也建立起来了。“这个档案是全国联网的,如果村民生病住院,医院就可以从这个系统里直接查到村民的身体情况、就医用药情况,很详细,可以为继续治疗提供参考。”卫生室负责人介绍。
  而在幸福院的排练室里,记者看到,前来排练节目自娱自乐的村民也有年轻人。他们通过电脑在网络上直接播放舞蹈视频并投放到幕墙上,跟着网上教学一起学习。一些喜欢上网的年轻人和喜欢阅读的学生,闲暇时间就到幸福院的阅览室看书或上网冲浪。

“民生综合体”有了范本
  幸福院的服务性功能越来越强。前不久,高新区社保局委托驻区企业神思开发的“民生驿站”也到这里来试点了。民生驿站可以为村民们提供社保、医保信息查询、就业岗位查询、购买火车票,能够实现交电话费、提取现金等服务功能。“前来办事的人越来越多了,这里的人气更旺了。”孙传祥介绍。
  其实,幸福院的建设并不都是一片掌声。在幸福院建设之初也有另一种声音。有人觉得幸福院建得再好也没啥用,到时候高新区一开发,这个地方早晚也都要搬离。“民为天,需为上,老百姓的需要不能等。”高新区巨野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源说,即使将来搬离,有了现在的“民生综合体”样本探索,重建之后仍能继续为村民服务。
  如今,东郑村的村党支部、村委会也从老村委搬了过来,这里又成了党员学习教育、村民议事办事、社区文化活动、社区学习教育、社区卫生服务、养老服务、残疾人锻炼康复的地方。“各项民生服务的功能正在这里积极融合放大。可以说,在这里发生了1+1>2的效果,在这里发生了民生事业融合倍增的效应。”张源说。
  实际上,在张源看来,东郑村幸福院不仅是养老事业示范点,也是社会学习教育、文化精神生活的窗口和舞台,村民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娱乐身心,还可以读书看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学习,还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文明生活习惯和素养,已经成为一个“民生综合体”的范本。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