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拼命三郎警察,我服了”
从警14年,杨晓亮破案上千起,敢打敢拼的精神连犯罪嫌疑人都怕了他
2015年07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王晏坤 通讯员 王永文 张国忠 孙朋强

  他看似不善言谈,却心思缜密,面对案件一丝不苟;他看似身形消瘦,却体能惊人,面对歹徒从未退缩;他看似铁骨铮铮,却有血有肉,谈起孩子眼噙泪水。从警十四年,他怀着一颗忠诚之心,每年参与破案超百起,用心血和汗水营造了招远一方平安。
  他,就是招远市公安局巡警大队副大队长杨晓亮。日前,杨晓亮当选山东省第四届“我最喜爱的十佳人民警察”,并被山东省公安厅荣记一等功。

  杨晓亮和队友夜巡。 通讯员供图
撞车后不顾伤情,跳入冰冷河中擒贼
  作为一名巡警,杨晓亮的一头寸发让他显得极其干练,这种干练与果敢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在杨晓亮参与侦破的1600多起案件中,有一起飞车抢夺案,杨晓亮和两名队友为了抓捕犯罪嫌疑人,果断撞上犯罪嫌疑人所乘车辆,然后跳入冰冷的河水中,将犯罪嫌疑人擒获。
  据参与此案抓捕行动的招远市公安局巡警大队中队长姜军胜回忆,当时两名犯罪嫌疑人在招远市张星镇飞车抢夺了一名受害人的金项链、首饰等贵重物品,接警后招远公安机关迅速布控,展开联网抓捕。
  “因张星镇在招远的北部,我们断定犯罪嫌疑人会往南走,杨晓亮和我等3名队友就向这个方向巡捕。巡捕到城区附近时,杨晓亮发现有一辆车与报警人所描述的车辆很吻合,便开始追捕,打算将其逼停调查。”姜军胜说。
  可在追捕过程中,大家发现对方车辆性能较好,车速较快,很难抓捕犯罪嫌疑人。
  “‘实在抓不住了,咱得撞他。’当时杨晓亮说了这么一句,说完果断加速撞向犯罪嫌疑人车辆,撞击地点正好在一条河边。”姜军胜说。
  车辆撞击后警车前挡风玻璃碎裂,车上干警受轻伤,可是两名犯罪嫌疑人却毫发未损,迅速跳车后跳入附近的河水中打算逃跑。
  “虽然当时都很晕,但是看到犯罪嫌疑人要逃,杨晓亮一个起身招呼着我们跳河抓人,最终将犯罪嫌疑人成功抓获,一个犯罪嫌疑人还说彻底服了,这是遇到了拼命三郎警察。”姜军胜说。
  杨晓亮和队友回访一起盗抢车案件的受害者。 本报记者 王晏坤 摄
旧伤未愈添新疤,身上被割了好几刀
  巡警所遇到的案件大多属于突发,很多案件需要干警在近身搏斗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下一步的动机进行临时预判。而在此类案件中,杨晓亮经常旧伤未愈,新伤又上身。
  “人家都说好了伤疤忘了疼,我感觉杨晓亮就属于伤疤没好就忘了疼的人,这点在2003年侦破一起轰动胶东的杀人强奸案时深有体现。”杨晓亮的队友孙学慧说。
  2003年,以孙慧思为首的四人犯罪团伙在莱西、蓬莱、招远、栖霞等地疯狂实施道路抢劫强奸案130余起,且致多人死伤,作案手段残忍,成为公安机关重点抓捕对象。
  “有一次巡逻时,发现三个人在摩托车上,一看就非常紧张,老是往后看,所以我们觉得这个车得查查,我们一亮身份,他们马上加速逃跑,当时孙慧思让同伙从包里拿了一把刀子咬在嘴里,以便随时拒捕。”杨晓亮说,他随即通过手台联系了另一路队友配合抓捕。两队巡警配合,将孙慧思的摩托车堵到一家水泥厂附近,摩托车摔倒在地后,巡警立即实施抓捕。
  “虽然他们摔倒了,但是我知道有刀,不顾一切开始夺刀,当时旧伤还没好,手臂和后背又被割了几刀,警服被割了好几道口子,最终我们三个人竟然都很难控制住孙慧思一个人。”杨晓亮说。
  在审讯过程中,杨晓亮和队友们才知道,孙慧思等人之所以很难对付,主要因为他们均是习武之人。杨晓亮夺刀时,若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命丧尖刀。
  巡警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杨晓亮在巡逻盘查时,面对突发性危险和挑战的机率非常高,“在刀尖上跳舞”是杨晓亮对自己工作的总结和认识。
夫妻档共同破案,感觉最亏欠孩子
  招远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干警李凤兰,与杨晓亮既是夫妻,也是战友。两人工作时谈的是工作,休息时谈得最多的也是工作,这就是一个双警家庭的特殊性。
  “我们俩是警校同学,后来走到了一起,毕业后定向分配回招远,我到了拘留所,他到了巡警大队,最初就是他抓捕犯罪嫌疑人后,我看守。”李凤兰说。
  参加工作以来,杨晓亮与李凤兰以警察夫妻档的身份共同侦办过多起案件,很多女性犯罪嫌疑人的跟踪侦查,杨晓亮都需要李凤兰的配合。
  “我印象很深的一个案子,是一个女子假装聋哑人实施盗窃,然后安排我进行跟踪侦查,看看能否找到她的同伙,或者看看她到底会不会说话。”李凤兰说,侦查过程中发现,该女子买东西时都可以正常交流,李凤兰一直跟踪该女子到了玉米地附近一处地沟里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当时没发现她有同伙,被抓获后,她最终承认了自己的违法行为。想想也挺后怕,如果当时她有很多同伙在,我也可能会受到人身伤害。”李凤兰说。当共同破获一起案件后,夫妻俩都很有成就感。
  虽然两人均为警察,但警种不一样,李凤兰最担心杨晓亮的安全,有时杨晓亮办案彻夜不归,李凤兰也难以入睡。
  “作为双警家庭,我感觉我们亏欠最多的是孩子,对他的教育付出太少了。”李凤兰说。

  谈到自己的孩子,杨晓亮眼噙泪花。 本报记者 王晏坤 摄
以为孩子读二年级,其实已经三年级
  虽然在案件侦破中,杨晓亮面对歹徒临危不惧,从不低头,可谈到对自己孩子的关心教育时,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表现出作为一个父亲柔情的一面,低头抹起了眼泪。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件事深深地印在了杨晓亮的心里,每每想起,他都感到深深的自责。
  “当时孩子上学把一本教科书落在家里了,正好那会儿我有点空,就去给他送课本,我记得他在二年级二班读书,到学校后问了同学和老师,他们说没有这个孩子,后来打电话找老师确认,才知道孩子已经到三年级二班读书了,我之前竟然一点都不知道。”说到这里,杨晓亮眼眶中充盈着泪花。
  据队友介绍,杨晓亮的孩子曾经画过一幅和爸爸妈妈一起放风筝的画,直到现在,这种景象仍旧只是体现在那幅稚嫩的画中。
  “我们两个平时都很忙,几乎没有个囫囵假能够陪着他。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对我们也很体谅了,他一直觉得爸爸妈妈在外面抓坏人这件事让他很骄傲,他也立志当一名警察。”李凤兰说。
  因为是双警家庭,一家三口很少会一起出现在一些公共场合,害怕有人伤害孩子。“有一次我们到体育广场散步,就碰上了一起盗窃案,实施抓捕前我们给孩子说,千万不能叫爸爸妈妈,就怕犯罪嫌疑人有同伙威胁孩子。”李凤兰说。
  “你还想天下无贼啊?”在杨晓亮没日没夜破案不顾孩子时,李凤兰经常问一个问题。
  “我还想再试试。”杨晓亮如是说。

杨晓亮背后的集体力量
  对于荣获全省“我最喜爱的十佳人民警察”,杨晓亮说,在他眼里,所有的荣誉都应该归整个招远市公安局巡警大队所有,因为每位巡警付出的都不比他少。“团队和集体的力量是最强的,每一起案件,仅凭我一个人不可能完成,每个人都是我的榜样。”杨晓亮说。
  招远市公安局巡逻警察大队成立于1994年,现有民警34人,民警平均年龄45岁,而他才36岁,每个人都是他的老大哥,每个人的办案经验都有他学习的地方。
  招远市公安局巡警大队大队长陈玉朴介绍,自建队以来,个人和集体立功数次,获得各类荣誉上百项,被授予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省人民满意公安基层单位等。
  仅杨晓亮个人,从警十四年就参与破获各类案件1600余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750余名,摧毁重大盗窃、抢劫、贩毒团伙20余个,查获各类被盗汽车、摩托车450余辆,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杨晓亮之所以这么年轻就成绩突出,主要是因为他属于成长型人才,敢拼敢打,善于学习总结,把一些老干警的办案经验整理成文,细心学习。另外,他还比较善于调度配合,所以成长较快,是整个巡警大队不断成长的缩影。”陈玉朴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