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数日不退,原是被蜱虫咬了
市第一医院:蜱虫进入活跃高峰期,就医不及时严重可致死
2015年07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7月19日讯(记者 樊伟宏 通讯员 程方 周燕宁) 夏秋季节,莺飞草长,万物生机,也正是蜱虫生长繁殖活跃高峰期,近日,记者从市第一医院获悉,目前医院已诊治此类病人6例,较往年有增多趋势,且有重症化及死亡病例发生,需要市民注意。
  据了解,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动物(牛、羊、犬等)后再叮咬人,人群易发生发热伴血小板减少。该病潜伏期1-2周,大多急性起病,持续高热、肌痛、头疼,全身不适,乏力以及恶心呕吐等。高危人群主要为接触蜱虫传播媒介的人群,好发人群主要为森林、丘陵地区的居民、劳动者及旅游者。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及分泌物的医务人员或陪护者,如不注意也有感染该病可能。该病需与肾综合征出血热、人粒细胞无形体、伤寒等疾病鉴别。
  市一院医生提醒市民,一旦发现有蜱虫叮咬钻入皮肤,可用75%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虫,或找专业医疗机构取出,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还易将蜱虫的头部留在皮肤内;然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及时去当地感染性疾病科就诊,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