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虫记
2015年07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崔滨         

  每到雨后的夏夜,小区里总有人打着手电守在土壤湿软的树下,不避蚊虫地耐心等着粉红色的“知了猴”爬出地面。昏黄的光亮,映出他们脸上的幸福憧憬,仿佛自己在等待的,是人间至高的美味。
  也只有在温热湿暖的夏天,生活在北方城市的人们才有更多的机会吃到昆虫。知了猴、蚂蚱、蚕蛹,甚至蝎子、蜈蚣,油炸炙烤到金黄的“虫子菜”,被急不可耐的餐饮商户添进菜单,成为当季的特色招牌菜。  
  若是与亲友聚餐时有“昆虫菜”,我倒也颇有兴味地多尝上几口,这些或炸或烤的昆虫,大多焦香四溢,口感酥脆,肉质细腻,如忘记它们张牙舞爪的姿态,很多时候我都有“根本停不下来”的感觉。
  这种半遮半掩吃虫的快感,直到去了云南才被充分释放。四季温暖如春的滇地草木昆虫种类繁多,当地人也对吃虫情有独钟,无论是肥白的虫卵,还是筋健的成虫,都会被云南人放入锅中,烹调成美味佳肴,所谓“三个蚊子一盘菜,蚂蚱能做下酒菜。”
  不过,一个问题便萦绕心头,我们何时开始以虫为食的呢?
  世界各地都有吃虫的历史。联合国粮农组织曾经估算过,直到现在,地球上还有25亿人会把昆虫当做食物,而且对于其中10亿非洲和亚洲的贫困人口来说,昆虫更是他们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不错,这也许能回答我们为何吃虫的问题,就像有人评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样,固然是勇士,但肯定也是饿了。饥饿之下,既然人类可以食用的植物,昆虫也在其间咬啮,人为什么不能直接吃虫呢?
  而这一吃,还真吃对了。现代生物医学研究发现,昆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甲壳素(壳多糖)、维生素、生物活性物质等营养素,而且许多营养素是昆虫所特有的。尤为符合现代人健康观念的是,昆虫的蛋白质含量虽超过禽畜肉,但脂肪含量却比禽畜低许多,食用后不会引起胆固醇升高。
  正是由于昆虫的营养价值如此优越,曾有低碳环保组织号召大家多吃虫子少吃肉,还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开展食用昆虫养殖产业,但是卖力鼓吹了不少年头,却并没有让汉堡王、麦当劳这些“用肉大户”,在菜单里增加“香辣炸蚕蛹”、“烤蝗虫汉堡”这样的单品。
  究其原因,我想还是感性的“口腹之欲”,战胜了“低碳营养”的理性。毕竟,猪牛鸡鸭的食用口感、烹调方法乃至色泽摆盘,甩出昆虫不知道要多少条街。而且,如果人们一开始就认为吃昆虫足以解决蛋白质来源,我们的祖先为何还要不辞劳苦地养殖牲畜,每天去地里捉虫子不就可以了吗?
  所以,昆虫入食虽有诸多好处,依然只是如今常规饮食中另类独特的一隅。若是有机会碰到昆虫的美食,也不妨放胆吃上一嘴,给我们的味觉一次新鲜刺激的体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