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抱团,当上淘宝店主
绿星电商互助社“造血式”助残,为残疾人找饭碗
2015年07月22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残疾人电商培训。
20日上午,济南小清河边的一处出租屋内,几名残障人士忙着在网上聊天,他们可不是在聊着玩,而是在做生意。在绿星电商互助社的帮助下,这些残疾人一点点学会技能,成为淘宝店长。
文/片 本报记者 马云云
助残不光是送米面
传统的助残一般是送米面,治标不治本,残障人士还是受歧视,要过上体面的生活,根本问题就是生计。“绿星电商互助社就是要帮残障人士解决生计问题”,互助社发起人、总经理杨建生说。
残障人士谋生比普通人难得多,行动不便、语言表达不畅,很难和正常人竞争。如何解决他们的问题?让残障人士开网店!互助社先对有意愿的残障人士做培训,开起的店铺属于他们个人,而互助社做他们每个店铺的后盾,为他们联系厂家,负责统一供货、发货、售后等,解决了线上销售的后顾之忧,他们销售的主要是残障人士出行工具。
因为这些残障人士多在农村,文化水平不高,学起来比较慢,但认真维护的,坚持半年以上多少都会有收获。现在核心团队的六七十人中,已经有三四十人开始盈利,年收入在万元以上。
现在,参与的残障人士除了济南郊区以外,还有的来自临沂、滨州、菏泽等地。王琪来自济阳,患有脑瘫,左手也有残疾,他曾上中专学电机,但因为手的动作跟不上,感觉非常吃力。
去年10月,他学习了电商课程,开起了自己的店铺。两个月后,他卖出了第一辆电动轮椅。此后,他精心维护网店,每个月都有订单,现在月收入千元左右。“在网上没有人知道卖家是个残障人士,大家平等交流”,他耐心回答买家咨询,把产品的特性讲得很详细,他相信自己会创造更好的业绩。
而残疾人陈友武在当上店长后,终于坐上了轮椅,给家里换上了铝合金门窗,这让他惊叹于互联网的魅力,在互助社的展板上,他的留言是:电脑爷爷,引领我们走进美好未来。
从羞于开口到大胆介绍
绿星电商互助社本质上是社会企业,不是纯粹的企业,也不是一般的社会服务机构,而是通过商业手法赚取利润,盈余用于扶助弱势群体。互助社和开店的残障人士不是雇用关系,店长们在赚取利润后,有小部分用作互助社后台运营、售后保障金等。
2013年到互助社当总经理时,杨建生已经在一家制造型企业做到中层管理,但他辞了工作,要来试一试。刚开始每个月的收入仅是原先的三分之一,但他相信一定会有好的商业模式可以解决贫困残障人士面临的问题,让公益职业化。
那一年他的孩子出生,他之所以能下这个决心,因为“容我折腾的时间不多了”,他说,等孩子长大了,要考虑孩子的上学等问题,他这个爸爸就要负起家庭的更多重担,“有想法要尽早去做”。
早年外出联系业务时,杨建生和同事们不敢说销售产品的是残障人士,“跑得不如别人快,表达不如别人好,担心厂家不信任咱们”,慢慢地,大家的生意做了起来,现在他反倒会主动跟对方讲这一点,“我们这样特殊的群体能销售到这个水平,对方反而会对我们产生好感”。
不愁吃喝,想结婚了
现在互助社面临资金短缺的情况,许多家庭条件差的残障人士舍不得花钱办理宽带开户手续,“还没收入就要先花钱,有些人舍不得,培训完回家就扔了”,为这,互助社正在网上为今年的开户费募捐,目前来看进展并不顺利。
最近,互助社迎来了个新同事,毕业于山东财经大学的贾佳加入了他们的团队,“一直对这个感兴趣,希望在年轻的时候做个尝试”。20日上午,贾佳坐在残障人士董金涛的对面,倾听他的故事,这是杨建生最近推出的“倾听行动”,他觉得残障人士也需要尊重、有人关心,可平时愿意和他们交流的人非常少,所以他安排贾佳跟他们聊天,记录每个人的故事,同时也听听大家的需求,为互助社提供新的服务思路。
“比如我们发现一些残障人士能够自食其力之后,开始有了婚恋需求,我们想给他们组织一些相亲活动,但苦于成本无法承受,希望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