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科创中心,高新区勇挑重担
5到10年培育4个千亿产业集群
2015年07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高新区浪潮华光科研平台上,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科研测试。    徐波 摄
  高新区企业中特高压电击实验中模拟雷电电击仪器。本报记者 修从涛 摄
  高新区一企业正在对机械设备进行科研创新。        王世翔 摄
   本报记者 修从涛    
  “高新区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阵地。”前不久,在济南市委召开的十届八次全会上,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在谈及济南高新区发展时这样定位。这也说明了高新区在济南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目标中,有着比其他区县更多的优势和责任。打造科技创新中心,高新区有哪些优势,又在做哪些工作?近日,记者专访了济南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马玉星。

金谷、药谷、创新城、智慧谷…… 高新区埋头打造科技创新载体
  斯凯孚济南工厂的仓库里,每天都会有出厂的轴承直接拉进中国重汽桥箱公司的车桥生产线上。经过进一步组装生产后,最终从重汽的济南卡车工厂出厂,销往海内外。建厂不到3年,斯凯孚济南工厂今年将产值定为1.5个亿。
  像斯凯孚这样的制造业企业,在济南高新区孙村制造业基地还有不少。根据济南市的要求,高新区要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阵地,外向型经济、世界500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战场。
  对此,马玉星表示,目前,高新区正在围绕济南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发展目标,主动与“互联网+”行动和“中国制造2025”相对接,找准最具发展潜力、最有发展希望的产业重点支持,通过现有载体不断引进和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以集群化、规模化为发展路径,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规模。
  对于打造科技创新中心,高新区有较大优势。马玉星介绍,打造科技创新中心首先要有载体,除了孙村制造业基地外,高新区还有不少支撑科技创新的载体。“这几年以来,高新区一直在埋头打造载体,汉峪金谷、济南药谷、创新城、智慧谷……无论是打造千亿的产业集群也好,还是招商引资也好,没有载体的承载,将来肯定受限制。”
  根据设计的发展目标,马玉星介绍,高新区将力争利用5到10年的时间,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培育4个过千亿元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通信测试、医药平台、智慧研发…… 搭建平台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载体可以让科技创新企业落户,而要实施科技创新,还要有各种搞科技创新的“科研实验室”,各类技术平台就像大实验室。
  “与其他先进高新区相比,济南高新区的公共服务平台做得不错,除了超算中心、量子通讯等大技术平台,我们现在也在打造医药平台,还有最近同德国3S合作的工业4.0智慧研发平台。”马玉星认为,技术平台建设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有力保障。
  今年年初,由人工智能学会发起主办的全国首个智能机器人创新联盟成立,联盟将与高新区共同打造智能机器人与数字化装备科技园,为济南乃至山东的科技创新谋划一个智慧制造新未来。目前,园区建设已经在庄科片区开始筹备。
  为推动智慧制造产业的发展,前不久,济南高新区计划投资1.2亿打造的“山东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行性方案通过了专家论证。据介绍,平台建成后,将成为CIIIC里继软件与信息服务、集成电路设计、数字媒体技术、通信测试、量子通信研发、卫星通信研发、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物联网嵌入式系统研发等八大技术支撑平台之后,第九个供园区企业使用的技术研发服务平台。
  5月21日,赛伯乐投资集团与济南高新区、济南市经信委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赛伯乐投资集团将投资10亿基金,合力打造济南市机器人与智慧制造产业,尽快形成科研平台+科研团队+产业化基地+产业投资基金的全产业链配套支撑环境,共推智慧制造产业发展。

海右计划、5150、泰山学者、千人计划 全球引智体系形成创新人才洼地
  除了载体和平台,人才是支撑科技创新的关键。马玉星认为,一个地方真正的竞争,体现的是科技,实质是人才,高新区一直在提升人才聚集能力。
  为进一步延揽全球高端人才,提升区域竞争实力,高新区相继出台了《济南高新区高层次人才扶持计划实施办法》、《济南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给予扶持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构建起国家“千人计划”、山东省“泰山学者”、济南市“5150人才计划”、高新区“海右人才计划”四位一体的人才扶持体系。
  今年5月初,济南高新区“海右人才计划”启动全球招才引智计划,对入选该计划的人才,给予创新创业团队最高500万元、创业人才最高100万元、创新人才最高50万元的扶持资金,还可以享受减免办公场所租金、融资贴息和专家公寓实物配租等优惠政策。
  据了解,截至目前,高新区共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9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56人,济南市5150引才计划319人,高新区海右人才计划342人。“整个齐鲁人才特区建设,无论是千人计划,还是海外特聘专家,还是5150人才计划,济南高新区在全省首当其冲。在这一个方面,要进一步下大工夫,提升它的聚集能力。”马玉星表示。
  人才集聚带来的是科技创新成果。据统计,2014年,济南高新区全年申请专利4796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17件,高出济南市万人拥有14件的水平。在1万多家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222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2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66.9%。

商事改革、机制创新、产城融合…… 软环境服务依然在路上
  即使有了载体承载、平台支撑和人才集聚优势,要想扛起科技创新中心的牌子,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软环境建设就是重中之重。
  据了解,在软环境服务方面,目前高新区已经实现了在济南高新区登记注册的所有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由工商、国税、地税、质监四部门执行的行政审批和政府服务项目“零收费”。同时,通过商事登记改革,进一步简化企业登记手续。此外,高新区还在努力建设全省行政审批事项最少、行政效率最高、行政服务成本最低的“三最园区”。
  “但这些还不够。”马玉星坦言,与全国先进国家级高新区相比,济南高新区发展规模不够大、大企业不够多、产业集群聚集度不够高。他认为,高新区不能简单和外地比拼政策,应该比拼政府服务理念,比拼符合国际惯例的商务环境。
  为此,马玉星介绍,下一步,高新区将调整创新创业政策,重点向初创期企业、向高成长性企业倾斜,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加快吸引民间资本、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等;同时,创新开展融资租赁、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互联网股权众筹等科技金融新业态服务,促进各类资金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汇集。并采取市场化的模式,推进创客空间等新型孵化器遍地开花。
  “科技创新不是孤立的,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是互相融合的,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变过去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马玉星表示,高新区目前正在开展三次创业,正在以创新驱动,推进产城融合,让发展环境同样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