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倒掉
2015年07月24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江湖上法力无边、人脉深厚的“大师”王林倒掉了。如同上世纪20年代引发鲁迅关注的雷峰塔的倒掉一样。在坍塌的一片瓦砾和言论废墟里,人们既没有找到法力也没有找到宝贝,有的,只是现实中一只坑蒙拐骗,谙熟各种潜规则的变色龙;围绕“大师”的倒掉,本周的舆论场鲜有地弥漫出音部复杂的声场,一如王林身上奇异诡谲的颜色。
□崔滨
多年来,偏居江西萍乡的“大师”王林,以能隔空取物的气功大师成名,又以在演艺圈、政界交游甚广而闻名。同时,涉嫌诈骗、非法行医、非法持枪等“七宗罪”也与王林多年来如影相随,但最终让“大师”现了原形的,还是他在俗世中因争财夺利,使人绑架谋杀徒弟邹勇。
不论怎样,本就建在摇晃地基之上的雷峰塔终于倒了,不出所料地,塔下也并没有“大师”,但这座怪异的魔塔为何屹立多年不倒,钱江晚报用《王林的忽悠为何能大行其道》的特稿,道出了其中的情由:“王林善于搞神秘和装神弄鬼,并且知道该如何推销自己,抬升自己的价值,这让王林自己都已经相信‘我王大师是真的有法术’。”
紧接着,就像评论员杨俊峰在新华网上所写的《游走于中国体制缝隙里的狐狸》里所说,“俘获一个官员后,不仅利用这个官员的地位和权力为自己直接牟利,还借此巩固和放大自己的光环,尤其利用这个官员而结交更大的官员;而高官则是无意识地成了王林塑造自己光环的道具和大旗。有了官员和权力直接或间接背书,大师的神话才越来越耀眼。”
于是,就像人们所看到的那样,如此传销洗脑式的形象塑造,吸引了作家宋石男在其评论文章《“王林现象”的社会心理学分析》中鄙夷的那些“空虚、反智、迷信神秘力量、胡乱养生的明星、政要”。再进一步的话,“正是一些高官、商界大腕、明星和电视台的力荐,所谓的‘大师’、‘神仙’才得以名声大振,公众才受骗上当。”
事实上,这样的过程不是唯一的,而是有规可循的——从早年的道士李一、养生大师张悟本,到神医胡万林,直到如今的王林。在资深媒体人朱学东看来,“王林们的故事一点都不新鲜。数千年没缺过。”在评论《面对王林们,知识分子和媒体应该讲什么》中,朱学东反思:
“王林们的故事的核心还是没有制约的权力,以及相关的财富和美色,它们共同编织成了一张大网,这张大网是让中国陷于停滞和混乱的重要原因。王林们不过是腐烂的权力上长出的蛆芽。从这一角度来说,中国离现代社会理性社会还有很远的距离。这是我们的悲剧。”
按说朱学东的观点力透纸背,足以抛砖引玉引导舆论场向反思国人,尤其是掌握更多社会资源的精英阶层人文精神的缺失迈进,但财经评论员吴晓波斜刺里杀出,以《跟王林合影是多糗的事》为王林圈中的明星洗地:
“所有去见王林的人,都是对生命本身有好奇的人,如爱因斯坦所言,他们对人体的秘密和未知之事存着一份探寻的热情。他们也许去错了地方,见错了人,好奇害死猫,但天大的好奇,也不至于害得自己脱掉了内裤。”
就在吴晓波将笃信王林作为衡量“体现社会宽容能力和理性判断力的国家智力底线”之后,舆论场的视线陡然转向与王林合影的精英阶层该不该被宽容问题之上。
《北京青年报》旗下影响力颇大的微信订阅号“团结湖参考”作者曾炜,在《耍蛇的王林是上流社会的伤口》中与吴晓波针锋相对:“王林是那个密闭的上流圈子不小心撕开的一道伤口。透过这个伤口,人们窥见了一个信仰缺失、品位低劣、潜规则横行的上流圈子。这个财富和权势都占主导地位的阶层,在品位和价值观层面却充满了‘屌丝气’。反过来,人们希望这个时代能有一个足够自信、负责、有远见卓识的价值担纲阶层。”
而要中国生出这样的价值担纲阶层,评论员郎遥远在凤凰评论《王林大师是愚昧中国的魔幻蜘蛛》中建言,要让“大师”销声匿迹,先要让国人的灵魂找到其家园,“当代中国人既没有物质生活安全感,也没有精神生活安全感。在权力自信主义和市场纵欲主义双重侵袭中,当代中国人精神日渐萎靡。中国人面对各种不如意,各种困境、绝境,总希冀高人指点迷津,喜欢求神问卜。‘大师’的市场诞生了。不要以为那些肥头大耳的高官、星光熠熠的名流有多睿智,表面亮堂不代表心灵亮堂。‘大师’腾云驾雾一忽悠,就统统带到沟里了。
我们中国人的悲哀根源,就是不开天窗的愚昧。中国文化需要理性,需要呼吸自由空气,需要沐浴人文精神的阳光,否则,我们的精神还要落后愚昧下去,只有‘大师’跳梁和愚民跪地。”
眼下,王林还算不上是彻底“倒掉”,在今后国人精神的漫长重塑中,王林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大师”。那些还在幻想接过王林衣钵的“野生”大师们,不妨重温一下鲁迅先生是如何《论雷峰塔的倒掉》:当初,白蛇娘娘压在塔底下,法海禅师躲在蟹壳里。现在却只有这位老禅师独自静坐了,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