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坚持免费为百姓接种疫苗
百年中药铺还借助购药通道为抗日队伍购买急需品
2015年07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福山(资料片)
  ▲周村古商城,广和堂旧址就在附近,但已经找不到当时的痕迹。
  ◤这个账本是跟其他药铺之间的往来流水账本,给穷人看病不记账。 王庆智供图
  当年王福海就是将望远镜拆解后放进了这种茶壶。    王庆智供图
   文/片 本报记者 张泰来 刘志浩              
  “倾巢之下焉有完卵?”70多年前,日军的入侵让山东人民受尽了铁蹄的践踏,底层民众固然水深火热,以工商业者、医生、学者为代表的社会精英层也同样陷入空前复杂的境地。他们既要与日伪等势力虚与委蛇保持生存,内心的民族大义又促使他们支持抗战事业。在淄博周村,百年老中药铺广和堂的主人王氏兄弟就是典型的代表,他们在抗战期间免费为儿童接种天花疫苗,捐地、捐药暗中支持抗日的故事至今在当地流传。
全家出动为百姓接种疫苗 一天二三百人
  “广和堂免费为儿童接种天花疫苗,不要钱,随到随种了!”1938年的春天,工业重镇淄博早已被日军占领,一些人已经领略了日军的残酷,更多的人则生活在对于命运未知的恐惧中。就在此时,这么一条暖心的消息,迅速由周村向张店、淄川等地散播,给生活在恐惧之中的人们带来了一股暖意。广和堂位于周村中心地带(今周村古商城景点附近)。
  “在这以前,我的祖父和父亲就已在坚持为穷困的村民免费看病,有钱就给诊费,没有也同样看病,不记账。”广和堂第三代传人王庆智说,广和堂创建于清末光绪八年(1882年),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已有55年的历史,店也由王庆智的祖父传到了其父王福山手中,在当地颇有名气。
  当地传说,开业之初,广和堂也只是一间名不见经传的小小中药铺,直到后来一次偶然的机遇,广和堂创始人王淦泉把银针藏在毛笔尖中,治好了北洋三杰之首王士珍儿子喉部的囊肿,得到王士珍的赞扬,赏赐大洋1000块,由此奠定了广和堂在淄博中医界的地位。王淦泉本人排行老三,也被当地人尊称为“王三爷”。
  “韩复榘驻扎在淄博的军队应急包里的药品都是我们供应的,有了名气之后,也有军阀、名流等来看病。”王庆智说,他们家的积蓄主要是由这两块收入支撑,他的祖父和父亲就做了一个决定:附近的穷人来看病,没钱也给看。
  到了1938年,日军的入侵让社会陷入混乱,淄博局地也出现了天花疫情。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以儿科见长的王福山心生悲悯,作出了免费为适龄儿童接种“牛痘”的决定来预防天花。“我父亲跟我说过,每年因为买疫苗大约要花将近200块大洋。”王庆智说。
  淄博市中医院的主任医师曹元成是一位文史爱好者,颇通当地中医界的掌故。据他了解,广和堂免费接种疫苗的义举一直坚持到了抗战胜利,前后有七八年,当地商户曾联合赠予广和堂一块“功同良相”的匾额。“那时一逢集,王福山先生一家就一起出动为儿童接种疫苗,一天下来能接种二三百人。”淄博市周村区文化局副局长刘志华说,当时,淄博并没有生产天花疫苗的厂家,每年广和堂都要从上海购买疫苗,而由此打通的一条购药通道,也为后来药铺帮助抗日队伍购买药品、望远镜提供了便利和掩护。

情报藏药材里传出去
  1937年12月25日,时任长山县中学校长的周村人马耀南在共产党员姚仲明、廖容标、赵新明帮助下组织师生拉起了一支队伍,打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的旗号,发起黑铁山起义,公开抗日。
  1938年,马耀南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两个弟弟马晓云、马天民也加入了抗日队伍并担任领导职务,在当地留下了“一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专打日本鬼,保护老百姓”的美誉。
  受马耀南爱国热情熏陶奋起加入抗日队伍的,还有王福山的弟弟王福海。王福海为人十分聪敏,曾经在马耀南门下学习,口才极佳,在周村也颇有名气,很受马耀南器重。
  “我叔叔当时被称为周村三少之一,很有才华,他曾经跟我说,他在大街上演讲不用草稿,保证没有人中途离场。”王庆智说,因为这个缘故,王福海就充当了马耀南部队的机要参谋员,负责宣传发动群众。
  拉起队伍抗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马耀南的抗日队伍拉起后立即面临着一无给养来源,二无武器弹药的困难。
  对于抗日,王福山没有像弟弟王福海一样投身其中,但暗地里也持支持态度,私下里向马耀南的抗日救国军捐地7亩(据称彼时一亩相当于现在3亩),而且利用从上海购买天花疫苗打通的通道帮抗日队伍购买药物。
  “当时,因为日军在周村也有看病需求,也想拉拢当地名流,所以对广和堂有优待,我父亲可以昼夜出入无需证件。”王庆智说,正是借助这个有利条件,广和堂暗中帮马耀南买了不少常用药。
  根据刘志华的考证,广和堂不但秘密为马耀南部购买药品,也在无形中充当了另一支抗日队伍常子龙率领的八路军长垣大队的地下交通站。“当时八路军有个地下交通员名叫荣衍伦,利用卖鸟的幌子进出周村,王福山先生又特别喜欢养鸟鱼花虫之类,荣衍伦由此结识了王福山。荣衍伦脑子活,看重了广和堂人多容易掩人耳目的便利,经常把收集到的情报隐蔽后,藏在广和堂再找机会送出去。”刘志华说,实际上,王福山后来也知道了荣衍伦的身份,也设法帮他把情报藏在药材里,广和堂事实上充当了地下交通站的部分角色,王、荣二人也因此结下了终身的友谊。
将望远镜拆解后 装入20把茶壶运回
  王福海还曾亲自出马从上海买回了10架军用望远镜。当时,购买望远镜可不是件简单事,马耀南曾经先后两次派人购买均以失败告终,最后,他把这个任务指派给了王福海。对于购买望远镜这段经历,王庆智曾不止一次询问叔叔,知道其中每一个细节。
  王福海出发前已经想好了办法。他喊了一个朋友同行,但没有透露实情,只说是去上海办事。“他自己也知道很可能有去无回,到了上海之后先带着朋友在上海痛快玩了几天。”王庆智说,几天后,王福海带着金条根据周村照相馆老板韩恒久的介绍找到了出售望远镜的店铺,拉着老板进了内室,直接拍了一根金条在桌子上,说自己是八路军某部的采购员,要买10架望远镜。
  “然后他留下旅馆的房间号离开,告诉老板,帮忙买望远镜还是将他出卖,全凭老板选择。”王庆智说,等到王福海回到宾馆,心里七上八下十分忐忑,到了当天半夜,老板亲自送来了10架望远镜。
  望远镜买来了,在当时的条件下怎么运回去同样是个难题。王福海也早有筹划,他买来20把高筒瓷茶壶,把望远镜拆解后放入其中,外面贴上“广和堂药品”的标签,让同来的朋友带着先期乘车回周村。
  “这个朋友因为不知道带的究竟是什么东西,接受检查时不慌张,我叔叔告诉他自己还有事儿办,第二天回,让他把东西寄存在火车站就行。”王庆智说,王福海原本打算第二天回到周村后,由他本人直接提了这批望远镜送到队伍上。不想还是出了一些意外,火车站工作人员一看是广和堂的药品,出于好意,当晚把这批东西送到了广和堂。
  支开伙计,王福山借着灯光打开了包裹,只看了一眼,就感觉不妥。“淄博本身就产茶壶,怎么还跑到上海买这么多回来,我父亲随即把这些东西藏了起来。”王庆智说,到了第二天王福海在火车站找不到货物也吓出了一身冷汗,回到家得知实情才松了一口气。
  王福山利用大夫身份,假借出城出诊分批把望远镜送出了城,“刚开始一天送一次,后来一天两次。”如此频繁出诊引起了鬼子怀疑,带人查封了广和堂,带走了王福山、王福海两兄弟。
  “幸运的是,当时望远镜已经全部转移,鬼子把店里翻了个遍也没找到证据。”王庆智说,后来在济南宪兵队副大队长吴方平的帮助下,家人花了100块大洋才将两人救出来,此时两人被关了47天。
  新中国成立后,王福山响应国家号召,带头联合当地中药铺成立周村中医联合诊所,广和堂持股53.3%,到了1956年5月联合诊所更名为周村区联合中医院,1957年10月1日再次更名为淄博市中医院,即为今天的淄博市中医院,为当地最大的中医院,王福山、王庆智均在中医院工作至退休。退休后,王庆智又在张店开了一家中医诊所,挂起传了三代的招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