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古民居或变身民俗馆
商河将修复一处古建筑,为乡村保留一段记忆
2015年07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商河县吕东村仅存的这处古民居将得到修复保护。   受访者供图
     本报7月23日讯(见习记者 于悦) 济南周边古村落不少,但随着近年来农村建设的提速,许多富有地方特色与历史价值的村落和古民居,或是在村子发展中悄悄消失,或是由于无人打理而破损严重。近日,商河县将修复一处明末清初古民居,这种古建筑在黄河以北地区已为数不多。  
  在商河县玉皇庙镇吕东村,有一处约建于明末清初的古建筑,为一座单檐硬山式的二层楼房,坐北朝南,砖木石结构,是村里一户人家祖传下来的住宅。据商河县文广新局文物工作人员介绍,像这样的古民居,不只村子里只留存下来一家,整个商河县也不过只有两处。
  “因为地处黄河冲积平原,这种古建筑在平原地区很难保存,这一个破损比较严重,已经无法居住,越放坏得越快,我们想及时把它修复保护起来,以后再建成民俗博物馆,为乡村保留一段记忆。”商河县文物工作人员称。
  近日,济南市考古所的工作人员也来到吕东村,对破损建筑内部进行了详细勘察,初步掌握了这处古民居的结构信息。考古人员称,该民居屋面为黑仰合瓦覆面,原有正脊及垂脊,由于坍塌严重,现仅存南面檐口部位,屋脊现仅存西南角一条垂脊。墙体外皮为青砖砌筑,保存较好,内里为土坯墙,由于雨水侵蚀,坍塌严重。室内梁架损坏严重,但整体大木结构形式存在。该建筑一、二层均开有拱券式门窗,一层门上部还有砖雕装饰图案。
  由于这是济南黄河以北地区现存为数不多的古建筑之一,考古人员认为,对该文物进行保护对于提升当地乃至济南黄河以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一步,考古所将编制相应的保护方案,以作为后续施工的设计指导文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