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歌催征不停步
2015年07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冉庆亮 

  八一建军节临近,退伍老兵正兴高采烈地张罗着过节;适龄应征青年却在兴奋地奔走相告,“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大红标语喜庆了大街小巷。而我触景生情心潮澎湃,早已穿越进当年入伍的画面,思绪一下进入到那些嘹亮亢奋的军歌里。
  “我参加解放军穿上绿军装,我走进红色学校扛起革命枪……”接兵的许副连长来家访,边喊我“小鬼”边教唱歌。就是这首最初的军歌,温暖了我40多年前那个冬季,幸福了我大半辈子的时光! 
  我记得那是1974年12月24日,一身崭新的橄榄绿,让我高调汇入县城集合的队伍,点名时以致激动的我喊“到”高八度,惹得众新战友开怀笑声朗。就在眨眼的时光里,我已飞进禹城火车站的送兵专列。车站高音喇叭反复播唱的这首《扛起革命枪》,“撬”得我那颗狂跳的心要急切地迸出胸口。 
  好像是第三天的上午,我们跨进了兰州军区139师的军营。新兵连的第一堂传统教育课就展开了这支部队悲壮而美丽的历史画卷。原来她的前身是全军有名的特能战斗屡立战功、进至南泥湾开展举世闻名大生产运动的“三五九旅”。 
  “学习那南泥湾,处处呀是江南是江呀南,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咱们走向前呀,鲜花送模范。”谁想,我的心未迸出胸口,却犯自由主义,忘情的高歌冲出了我的喉咙,大大封杀了教员讲课的勃勃兴致。我倏然想,这回要挨首长训了,然而不料,接下来的却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都说“阳光总在风雨后”,而此刻掌声落处却是泪如雨下。那是教员描绘先烈牺牲悲惨场景而扎痛了大家的心。“说打就打说干就干,练一练手中枪刺刀手榴弹,瞄得准来投呀投得远,上起了刺刀让他心胆寒……”又一首军歌唱响,唤起群情激昂。“立正”、“稍息”、“正步走”、“卧倒”、“瞄准”……心怀“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每天风里雨里摸爬滚打苦练杀敌本领,这一练就是40天,门门优秀却在抱怨五发子弹打了47环。就为这3环而苦苦训练了6年。 
  超期三年服役,不是自己多么优秀,是因为下连队后首长选我当了汽车兵,学习之余又学唱了《前进歌》、《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等军歌。这些军歌雄壮浑厚,高亢激昂,激励我克服道道难关勇往直前,圆满完成了一个个训练、营建、支援地方建设等任务。
  1981年退伍后,我时刻将这些军歌牢记心头,时常放声歌唱,以此鼓舞自己。这些军歌就像一盏盏明灯,又仿佛是咚咚战鼓,照耀激励陪伴我奋力去战斗,以优异的成绩为军旗和党旗添光彩。 
  然而,我内退后,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杂草团团簇簇地侵占了我的心田,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大半辈子了,功劳不大苦劳不小,晚年也应该轻轻肩歇歇脚享几年清福了。因此意志开始变得消沉起来,对火热的现实生活也不再那么认真关注了。这时,正赶上春节后的战友聚会,大家借着酒兴唱起了军歌,你一曲我一首,你方停口他亮嗓。 
  有一位老战友竟然唱起了《我们是退伍兵》:“我们是退伍兵,脱下军装别军营,有的回乡当农民,有的进厂当工人,有的奔忙市场上,到处都有退伍兵,建设祖国显身手,还是冲锋陷阵那股劲。要像珍珠撒大地,撒到哪里都亮晶晶……”那音色朗朗的颤颤的,配以泪花绽放的画面,着实攫取人心。20多名年近花甲的老兵齐声跟着和唱了起来。歌声停,大家脸上满是泪水。而我的泪水更多包含的是羞赧惭愧。 
  那天夜里,我失眠了。想想先烈们,自己该是多么幸运多么幸福啊!再想想退伍时老首长的“人退伍心不能退伍”的叮嘱,以及“终生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入党誓言,我倏然醒悟,作为曾经的军人注定了终生是名战士,虽然走向晚年,但革命意志不能衰退,不能忘了“老有所为”,应当老而弥坚,争取为社会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军歌又在我心头响起。我重新拿起了搁置多年的笔,搞创作,采写新闻,讴歌新时代。还当起了老干部联络员、党史研究员。虽然累得汗流浃背腰酸腿痛,但当一篇篇文章不时见报,心中却充满了甜蜜乐趣和欣慰。
  感谢军歌!军歌伴我去战斗,军歌催征不停步,我将继续唱响军歌,以暮年生命托起灿烂夕阳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