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淘粪工,爱岗敬业11年如一日
2015年07月24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80后”、“帅小伙”、“大学生”……坦白地讲,一般人看到这几个词,很难将其与淘粪工联系在一起。但是甸柳社区的于海做到了,从2004年成为济南市城肥清运管理二处一名淘粪工,他每天手挖肩挑奔波于泉城的大街小巷,11年如一日,用默默的承受与奉献,换来了城市的清洁和居民由衷的赞许。
文/片 本报记者 王若松
80后大学毕业帅小伙
毅然决然要当淘粪工
生于1982年9月的于海是山东东平人,和其他80后不同,2004年走向工作岗位的他,顶着家人、同学和社会的多重压力,毅然决然地加入到济南市城肥清运管理二处,成为了一名淘粪工。
说实话,淘粪工三个字,不用说是一个80后的帅小伙、大学生了,就是没知识、没文化的人面对这份工作,也要承受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脏、苦、累,闲言碎语、冷嘲热讽那更是家常便饭了。
但是,甸柳社区的于海做到了。部队的锻炼和良好的教育让于海顶住了压力,默默承受与奉献。在身边老同志的帮助下,在居民赞许的鼓励下,慢慢地从工作中体会到了快乐。
“我就不断告诉自己,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用自己的双手为人民群众做点事,干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干的事有意义”于海说。有了身边前辈的支持和帮助,于海更加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也更加坚定了将这份脏活、累活干好的信念,11年来,每天手挖肩挑奔波于泉城的大街小巷,获得的荣誉称号数不胜数。
记者注意到,在于海的家里收藏着这些年来他先后荣获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山东省最美青工”、“山东省青年岗位能手”、“泉城十大杰出青年”、“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等一系列的荣誉称号,而这些的背后也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泪水和辛酸。
淘粪也是一门技术活
勤学苦练成为业务能手
刚成为一名淘粪工那会儿,从未使用过扁担的于海极不适应,每次工作时都是最后一名收工,而且在工作途中经常洒漏,引起居民的不满。
为了能够把工作做好、让居民满意,他自己出钱到市场上去买了一副挑子和两只水桶,晚上下班没事就在空地中练习,久而久之,肩膀磨得通红,脚上也起了泡,终于把扛扁担这活儿给练得身手矫健。
除了不会挑扁担之外,刚开始于海对自己服务辖区的狭窄小巷子也不熟悉,为了能够在狭窄的小巷中穿梭自如,不碰到过往的居民等,他又逼着自己设计出一套模拟服务地段的环境,在单位空地上插上竹竿和挂上横绳,挑着水桶来往于其中,目标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碰到任何障碍物。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很快于海就成了班组职工中干活最快、技术最高的年轻人,得到了居民的称赞。而且,由于工作表现突出,还被提拔为历下大队三班班长。
于海带领的三班,负责泉城路芙蓉街片区的家庭厕所粪便清运工作,由于芙蓉街是济南老城区,古建筑比较多,又是著名的小吃一条街,餐馆林立,流动人口多,人员稠密,厕所出粪量大,由于街道本身狭窄,车辆不好通行,再加上路边餐饮摊位用具堆放在马路上,经常造成清粪辆无法通行的现象。
为了不耽搁居民使用,于海向老职工们请教,工作之余将辖区的大街小巷牢记心中,经过认真思索,细心钻研,带领班组早出班,采用“绕道转,挖两头,够中间”的方式进行清挖,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保证了居民对家庭厕所的正常使用,居委会和居民都纷纷给他点赞。
爱岗敬业11年如一日
深入千家万户淘粪清淤
都说365天如一日,于海是11年如一日。2004年至今,于海干淘粪工这份职业已经足足有11年了。11年来,他结合班组岗位的特点,对粪便清运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提出了“五心服务”法,即对待居民要热心、对待老弱要关心、解答居民询问要耐心、为居民服务要诚心、让居民的厕所使用起来更加舒心。
不仅如此,作为班长的于海在工作中还始终坚持“十点”文明规范,主动上门,微笑服务,带领班组清挖的粪坑不仅干净,而且两壁没有残留物,真正做到了“底清壁净”,在卫生检查中被评为“标兵班组”。
他还经常深入到服务地段的居委会和居民家中进行走访,征求意见,了解班组清挖情况和居民满意度,了解居民生活中遇到的的难题,并力所能及的为他们提供帮助。
服务地段上的哪条街、哪个居委会有几个孤寡老人,哪条街道有多少厕所,他都能了如指掌。无论哪一户居民有困难,他都热心帮助解决。平时,谁家要翻修厕所,找他说一声,马上就去帮忙;谁家的厕坑浅了,污水道、尿池堵了,不用居民说话,他就主动利用休息时间把厕所挖深砌好,将堵塞的管道疏通好。
正因为如此,于海报名参加了单位的青年突击队,随时解决居民厕所和化粪池的热点、难点工作。热情的服务和真诚的沟通,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尊敬。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