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装地平线策展人、参展艺术家史昊鹏——
用当代艺术寻求传统文化内核
2015年07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史昊鹏在自己的作品前。
     本报记者 汪泷 

  老宅子搬家后墙上留下的家具印记、数百个废旧纸箱子组成的城堡……这些在公众视野中很难出现的东西,在几个艺术家的手中成了当代艺术品,来折射当代都市人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所逐渐失去的归属感。
  受济宁珠江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邀请,7月25日,5位当代艺术家组成的SO艺术小组,来到济宁体育中心综合馆训练场,为这里量身定做“精装地平线”当代艺术装置展。
  记者:装置展对于济宁而言十分陌生,能否为我们描述一下? 
  史昊鹏:这是当代艺术中的一个种类。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大幅提升,但精神层面却并不合拍。装置展就是把我们的这种大情绪转化为小惆怅,用现代化的装置展示出来,重塑艺术当中的传统文化内核。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在济宁展览?
  史昊鹏:这应该说是山东省内第一次专业化的装置展,之所以落脚济宁,是因为这里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所在,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会在这里形成强烈的反差。
  4月份开始,我们便围绕着济宁体育中心这样一座坐落于儒家文化发源地的现代化场馆,策划筹备这次展览,我们小组的五个人每人都专门针对这次展览创作了一件作品。我这次的作品是一件用纸箱堆砌成的城堡,我命名为《超级玛丽的胜利》。
  记者:您的作品想表达什么?
  史昊鹏:我在很多地方见到了大量新建的仿古建筑,其目的基本上就是为了带动旅游业。而在这些青石砖的下面,都是钢筋混凝土,使这些仿古建筑变得很廉价。
  《超级玛丽》是我们这代人都玩过的游戏,通关后的城堡对我们这代人而言有很强烈的记忆,代表着强烈的神秘感、崇高感。而廉价、快速建造的仿古建筑让这份神秘感、崇高感荡然无存,也使我们的归属感越来越少。
  记者:装置展更多的会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展出,来到济宁,您希望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史昊鹏:来济宁展览,就是希望这项艺术能被更多的大众所接受。我们需要把当代艺术拉出小圈子,不能只是自己和自己玩,艺术作品所反应的价值和含义,让更多大众看到才更有意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