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梦工厂”摆擂台每月一场创业赛
2015年07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Zhu梦工厂”里承载着青年创业者们的梦想。
     文/图 本报记者 于伟 通讯员 宋国栋

  刚毕业的大学生、开公司的企业家、搞专研的学院派……位于济宁高新区的济宁软件园聚集着一批创客。而“Zhu梦工厂”这个地儿,大家都不陌生,这里聚集了14支青年创业团队,有草根,有海归,经过5场创业大赛,他们拿到“免费入驻券”,带着一个好点子,开启了创业之路。
  创业导师(右一)现场指导创业项目。
提着一部电脑,开始追梦之旅
  22日,济宁高新区产学研基地的“Zhu梦工厂”,圆桌,半环形沙发、淡黄色墙面,创业空间显得格外温馨。500多平米的空间中,创客们在自己的“领地”上构思着创业项目。
  经过前5届“Zhu梦工厂”青年创业大赛角逐,14支青年创业团队脱颖而出,拿到“免费入驻券”,而29岁的刘小平便是其中一位。
  记者走近刘小平时,他正守在电脑前进行程序开发。互联网农村教育平台是他带来的创业项目,在第4届驻梦工厂青年创业大赛中获得第三名。
  “2012年就有了这个想法,想做一个互联网农村教育平台,让农村孩子享受城市教育。”这位从嘉祥农村走出来的“技术男”,2013年下半年与同学组成4人创业团队,2014年上半年毅然从深圳TCL旗下公司辞职,抛弃月薪上万的薪资,回到了济宁。
  对于刘小平来说,一个栖息之地成了首道难题。“注册完公司就租了40多平米的房子,一年房租一万多元,加上水电费、购买办公设备,一年多花了六七万。”而获得了免费入驻资格,7月初,刘小平提着一部手提电脑走进“Zhu梦工厂”,早已配置好的办公工位、打印机,让他可以立刻投入工作。
  “预计半年内平台就能上线。”刘小平说,来到“Zhu梦工厂”不仅省了水电费和租金,更重要的是与成功企业家、风投机构、同行业者交流的机会。
创业导师走上台,让选手来挑选
  提及“Zhu梦工厂”青年创业大赛,26岁的于丁一算得上是元老了。首届大赛斩获第一名,他第一个获得了免费入驻资格。
  7月21日,济宁软件园UP创业咖啡,14支创业团队迎来首场创业导师配对。于丁一仍是选手身份,但面对曾经坐在台下的评委们,他成了挑选的那个人。来自企业、学校、风投机构的导师们走上讲台,面对台下的创业者介绍自己所从事行业及擅长领域,“推介”自己。
  “因为我的项目是体育大数据平台,就要找和数据方面相关的导师,而我又没有企业运作经验,又需要这方面的指导。”对于导师人选,于丁一心里已有方向。
  而作为导师之一的山东动脉智能董事长李风文,用自己的四次创业经历作为简历。“创业一定要准备好,不要盲目,选择熟悉、擅长、感兴趣的领域,要有目标感、认劲还有勇于接受失败的气度。”说起自己创业经历,李凤文说。
  企业交流沙龙、开放学习日、主题培训会、总结开放日……目前,济宁软件园每月都将举行5场不同类型的活动,向园区企业开放,各企业可自由选择感兴趣活动参与,增强交流,自我“充电”。
  目前,济宁软件园已组建导师库,吸纳48位创业导师,涵盖企业、学校、科研、风投、媒体等不同领域,并不断扩容。作为公共服务平台,创业大学不仅面向济宁软件园内的年轻创业者,也面向社会,向敢于创业的青年们敞开大门。同时,提供代理记账、人事及法律咨询、知识产权登记等服务的创业超市也已启用。
  “创业艰辛,而在这个交流平台上,大家可以交流,碰撞创业想法,也让我们苦中有乐。”再有一个月,济宁小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入驻济宁软件园就满一年了,作为总经理的刘学军收获颇丰,通过软件园推荐,他先后对接了十几家风投机构,有望近期获得千万元风投资金。
  “我们会一直是创业者们的陪伴者。”丁春晖把济宁软件园比作涂鸦,原料都已备齐,就等创业者带着好的点子,来信手描绘自己的未来。
导师人数不断扩容 创业超市已经启用
  23岁的赵光明,来到济宁软件园不足3个月,目前在一家企业实习。“环境好,在这里工作让人很愉快。”园区还没转一遍,赵光民也生出了创业的念头,开始参加园区的培训会、交流会,向前辈们取经。
  而与赵光明一样,很多人有创业想法还没有创业方向,感到非常茫然。本月底,济宁软件园的创业大学即将试运行,将为初次创业者们提供实战演练的机会。
  “就是要为有创业想法的青年们提供一个平台。”济宁软件园副主任程辉介绍,从创业项目立项、配对导师、项目实施、到风险把控、对接市场、产品面世……整个创业流程,将为创业者提供体验式、闯关式的全过程创业经营训练,可以边学习边创业,边创业边学习。
创业大学将试运行 “菜鸟”也能成创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