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第四届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楷模段俊涛
敢于创新,做好金牌队指挥棒
本报见习记者邵芳通讯员陈俊邢徐娇
2015年07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段俊涛(中)带领全队穿越青海沼泽完成施工任务。
     在同事眼中,段俊涛不善言辞,却身体力行履行着一份责任。多年来,他到过广西、海南、四川、新疆、青海等多个省市参与物探工作。在与环境的抗争中,展示了物探人顽强不屈的品质。担任队长后,他积极探索,创新管理、运行模式,团结人心,带领着队伍取得一次次成功。
  敢为人先,践行一份责任
  在段俊涛记忆中,儿时见父亲在钻井现场施工的情景仍历历在目,烈日如火灼烧脸庞,汗水不断流下,但钻井工人没有退缩。即便了解石油行业艰苦的工作环境,段俊涛还是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勘探工作。大学毕业走进地球物理有限公司胜利分公司的那一刻,他已为物探工作做好了准备,决心履行石油人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2010年4月,2183地震队接到了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二维地震勘探采集项目施工任务,身为队长的段俊涛,带领140多名职工来到了青海项目勘探现场。这是一个拥有无边沼泽、戈壁、山丘、盐湖的无人区,连当地高原游牧民族也对这里敬而远之。5月初的寒风阵阵习来,不久就吹透了职工身上的棉衣,更糟糕的是全队上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
  面对状况,段俊涛下令休整。在职工休整的几天里,段俊涛勘察地形、系统安排工作、慰问员工。施工开始,段俊涛让每个车辆带上足够的军大衣,保证职工身体健康。施工现场大多无路,推土机成了开道先锋,而推土机在哪,段俊涛就出现在哪,吃在工地,睡在工地,坚持以身作则。每当由于地形原因车辆无法通过,他就带领职工背起设备一步步走向现场。地震勘探工作被沼泽拦腰截断,他第一个抗线走进沼泽。恶劣的环境渐渐吞噬着职工的信心,段俊涛和队支委会成员就一个一个帐篷去关心慰问,提出了“工区艰苦不怕辛苦,高原缺氧不缺精神”的口号来鼓舞士气。
  即便是沙尘暴、冰雹经常把工作计划打乱,即便是无路可走,需要克服地形带来的种种困难,2183地震队还是按照计划完成了勘探工作,成功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工作的18年里,段俊涛脚步遍及了全国多个省市,完成了29个勘探项目。粗略算下来,18年中有9年他都勘探在外,他脚踏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责任,成功完成了多项勘探任务,其中高94井区勘探项目、义斜175井区勘探项目还在2011年集团公司石油工程重大油气资源发现奖表彰会上获得两个一等奖。
创新管理、运行模式,调动全员积极性
  段俊涛坦言,多年来他感恩于团队的员工,他们一起走南闯北,攻坚克难。因为勘探工作的性质,全队通常三、四个月才回家一次。白天他们忙碌在勘探现场,只有晚上才能向亲人一吐思念。在勘探期间,有的员工孩子出生,有的员工亲人去世,但都不会因个人原因影响工作进程。“勘探工人面对再艰苦的环境都能勇往直前,他们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指挥不当,所以作为队长,要敢于创新,要做正确的指挥棒。”段俊涛说。
  面对低油价带来的寒冬期,段俊涛敏锐地意识到粗放的管理模式已经过时,精细管理办法,创新管理模式,不但能促进整体提质增效,而且能调动全员积极性,保证勘探高质、安全完成。在2014年盘河金三角开发地震项目中,针对地质条件复杂、地表障碍物密集、地下管网纵横交错等特点,他创新推行内部“属地管理”办法,实行队干部、班组长“全面承包”制度,将成本、安全、质量等各项工作细化到人头,责权利落实到岗位,同时对完成出色班组增加奖励。此举有效调动和增强了全队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短平快”生产27186炮,资料优良率90.29%,合格率100%,获得甲方高度赞誉和好评。2014年底,2183地震队同时接到了肖庄北三维和博兴南二维两个项目,段俊涛亲自考察现场后,细化工作、合理安排了两个勘探地点的对接问题,并提出了“一体设计、一体运行、无缝衔接”的项目运行管理新模式,实现了两个项目的并行运转,达到了项目效益最大化。
  2008年以来,段俊涛带领全队先后获得了“胜利油田标准化良好行为基层单位”、油田“5S”标准化管理一流队、胜利油田金牌队、集团公司金牌队等荣誉。段俊涛说,队长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开阔的视野以及敢于创新的精神,他要做的,就是提升管理水平,做好全队指挥棒,帮助油田找到油、找好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