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毫米切口实施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滨医附院填补黄三角区域此技术空白
2015年07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7月23日讯(记者 张牟幸子 通讯员 徐彬) 近日,滨医附院脊柱外科采用微创颈后路经皮内窥镜技术为一例颈椎病患者成功实施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该技术开辟了颈后路经皮内窥镜技术治疗颈椎伤患的新领域,填补了黄河三角洲区域此项技术的空白,达国内领先水平。
  现年40岁的女性患者因“颈椎病”来到滨医附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据了解,这名患者右上肢麻木疼痛多年,经保守治疗效果较差,近日病情加重,影响正常睡眠和工作。经过专家会诊讨论后,决定以最小的创伤解除导致患者神经根、脊髓受压的病理因素,并最大限度地保留颈椎生理功能及活动度,对患者成功实施了微创颈后路经皮内窥镜技术行颈椎间盘切除、椎管及椎间孔减压、神经根松解术。患者颈后部切口仅6毫米,术后疼痛症状完全消失。
  相关医务人员介绍,人体颈部解剖结构复杂、特殊,手术风险高、难度大,采用颈后路经皮内窥镜技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对颈部功能及稳定性影响小,远期疗效好。滨医附院脊柱外科此项技术的成功开展,是医院治疗颈椎疾病的又一利器,标志着滨医附院脊柱内窥镜技术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使颈椎伤患进入了全面微创化、多样化、根治性治疗的新时代。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