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茶社传人忆大观园里昔日繁华
雨雪天门口都排满观众
2015年07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晨光茶社初营业时相声神童李伯祥踩的凳子,这是晨光茶社唯一留下的老物件了。  见习记者 范佳 摄
  每逢晨光茶社相声大会,都座无虚席。(资料片)
     昔日的大观园,魔术杂耍,店铺林立,人山人海,好不热闹。大观园里的晨光茶社更是老济南曲山艺海的代表。那剧场里的欢笑声慰藉着老济南人的旧日时光。大观园里的趣事,每每回味,都能品出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友善。
  口述人:孙小林,晨光茶社第二代传人及负责人
  采访整理:本报见习记者 范佳
观众太多没法倒水 虽叫茶社却不卖茶
  1941年,我的父亲孙少林来到济南,那时候济南就是个文化基地。我父亲看到这里有山有湖有泉水,人杰地灵,是久待之地,便有意在济南成立相声园子。1943年9月2日,大观园里的晨光茶社便正式开业了。地点就在如今大观园天丰园狗不理包子铺这里。
  我1954年生人,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随母亲去茶社,小小的我常趴在台口往台上看。演员们都不太喜欢我去,为什么呢?因为我爱刨包袱。相声里的包袱是一句接着一句,等到第四句演员还没把大包袱抖出来,我就抢先说了,观众乐了,演员却尴尬了。
  那时候晨光茶社一票难求的火爆程度是现在所无法想象的,就连刮风下雨下雪,茶社的门口都排满了进场的观众。我小时候很调皮,看到正打着伞抽着烟排队等待的观众,便上前拽他一下,然后凭家属身份从前门不排队入场再从后门出来,再拍人家一下,以此为乐。
  观众进了场,精彩的相声就开始了。那时候晨光茶社能坐三百多人,人多时甚至挤了四百多人。虽然叫茶社,其实不卖茶。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观众太多,喝茶要蓄水,服务员根本走不过去。
  一开始,晨光茶社的收费方式是“零打钱”,每一段相声说完,演员们都不能闲着,要拿着柳条编的小笸箩去观众堆中收钱,2分钱一段。从我记事后,就开始计时收费了,5分钱半小时,进门前发张条,上面写有进门时间,出门时根据时间算钱。
观众欣赏水平很高 想踢门槛可不容易
  有句俗话说得好:“相声界是北京学艺,天津练活,济南踢门槛。”那时候全国各地的相声名家都来济南踢门槛,马三立等相声名家都在此演出过。这踢的第一道门槛就是观众。为啥济南的门槛这么难踢呢?因为咱济南观众直爽实在,欣赏水平很高。
  济南人性子急,恨不得句句都是包袱,笑点很多。要真说得好,会跺着脚叫好,如果说得不好,也不拐弯抹角,甚至站起来嘴里嘟囔着“说的么啊”。我父亲比我还要高一些,有山东人的气魄,与文相比,观众更喜武,我父亲说学逗唱,还会武功,能翻跟头,很受观众欢迎。
  打动不了济南观众的演员是根本留不住的。晨光茶社不养闲人,竞争上岗。演员在上面演出,观众如果觉得不好,便会出门抽烟,等下一个演员上台时再进去,这样可以省一段相声钱。所以水平不过关的演员待不住,会影响收入。有的演员只能在这里干三天,有的却能干一辈子,晨光茶社就起到了大浪淘沙的作用。
  2006年,晨光茶社相声大会重新运营,扛起公益演出的大旗一扛就是九年。这期间,我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相声演员,如今他们已经是晨光茶社相声大会的主力军了。这些年有艰辛有奋斗,我们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运作模式,也认识了无数有爱的观众朋友。
  时隔半个多世纪,济南观众还是那么实在爽朗,只是素质更高了,变得含蓄了,演员说得不好,观众可以体谅,不再点名了。

相声里融入软广告 带火周边商铺生意
  我小的时候,大观园里人山人海,我总要伸出双臂拨开人群,从中找个缝穿过去。那时大观园是济南最大的娱乐场所,老百姓闲暇时光都喜欢去大观园玩。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什么观众这么喜欢去大观园听相声呢?因为那时市民的文艺生活很贫乏,电影院数得上名的就是大观园里的大观电影院和人民商场旁边的中国电影院。老百姓还可以去人民和大众两个剧场听戏,或者逛逛三大名胜,除此之外就是去晨光茶社听相声了。
  戏票比较贵,而相声是快餐式,通俗易懂,每段五分钟至二十分钟不等,短平快,多变化,很灵活。有些马上要赶火车的人,还跑来听段相声,放松一下心情。
  除了文化中心,大观园还是繁华的商业购物中心,那时不是大楼而是一家家的小商店,卖啥的都有。除了购物,去大观园吃饭也是绝佳的选择。像马家馆、回民饭店、天丰园狗不理包子铺、赵家干饭铺远近闻名。
  大观园里的这些济南名吃还与晨光茶社有段情谊呢。我父亲很喜欢吃天丰园的狗不理包子,他不时在舞台上介绍包子馅足味正的优点,融入相声中,观众特别容易接受。
  无心之举却带来了邻居商铺的生意火爆,狗不理包子很快脱销了,每天预订的出笼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后来包子铺老板才发现,包子大卖是晨光茶社给免费打了广告。老板特地给我父亲送来包子,坚决不收包子钱。从那以后,晨光茶社的相声中融入了吃穿烟酒各类软广告,带火了众多商铺。

门口有失物招领箱 捡到孩子连夜送回
  那时候,有粗心的观众听相声入了迷,常把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丢失在茶社里。但这不必担心,只要不被别人拿走,这些东西就丢不了。茶坊在打扫剧场时,捡到东西都会放在特制的失物招领箱里,等观众回来找寻时,再完璧归赵。
  丢东西并不稀奇,更稀奇的是还有丢孩子的。有一年夏天的夜里,演出结束后,我父亲正在洗脸,茶坊领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来到后台,孩子哇哇地哭叫着。
  我父亲忙问明情况,原来演出散场后,茶坊在扫地时发现有个孩子在座位上睡得正熟。茶坊把孩子叫醒询问后知道,孩子的爸爸平时都是自己来听相声,那天妈妈在家忙家务,没法照顾孩子,孩子就跟着爸爸一块来了。
  我父亲问那孩子家住哪,孩子回答在宝华街,父亲叫铁蛋儿,但说不上门牌号。茶坊决定带孩子去宝华街问问,便出了门。刚走两分钟,有位中年人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跑来了,看到我父亲,忙问孩子在哪。
  我父亲对他说:“我给你指条明路,从这里向宝华街猛跑,不出三分钟,就能找到你的儿子。”那男子向宝华街跑去,果然追上了茶坊和孩子,赶紧回来向我父亲道谢。父亲笑着说:“你以后别再丢孩子了,我这箱子里什么都装得下,就是装不下孩子。”
  时间飞逝,往事远去。如今想来,在多年前繁华的大观园里,有许多难忘的故事和记忆依然值得回味,带来阵阵温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