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炉工人:“干了这行,热点也无妨”
室内温度高达50℃,长衣长裤时时“捂汗”
2015年07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32岁的刘绪森已经在熔炉旁工作了9年。
  精美的玻璃器皿就是这样做成的。
  每个样品都要认真比对,找出瑕疵。
  车间噪音很大,工人都要戴上耳塞。
     32岁的刘绪森已经在熔炉旁工作了9年,夏天是他们最难熬的时候。熔炉旁50℃的高温,天天长衣长裤棉手套,汗如雨下成了家常事。每当走出车间,无论外面多热,他都会觉得“天真凉快”。可是如果让他离开现在的岗位,他都会斩钉截铁地说:“干了我们这行,热点也无妨,看着一个个新成型的产品,再热也舍不得离开熔炉。”
  文/片 本报记者 李云云

熔炉旁温度高达50℃
雪糕冰水成良方

  走进山东力诺特种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熔炉里火星四溅,烧红的玻璃溶液凝固冷却成型,一眨间的工夫,一个个烧制好的玻璃瓶盖走下了流水线。32岁的刘绪森是成型工段的工段长,他每天的任务就是看着一个个玻璃制成品在玻璃溶液中脱颖而出。记者看到他的时候,他正在检查样品是否“异型”,距离熔炉不到半米的距离,手上的玻璃制品还没有退去红光。记者盯着手机温度计上显示的50℃发愣,刘绪森轻描淡写地说:“我们都习惯了,夏天车间里就是这个温度。”
  呆了不到5分钟,记者就感慨“这里真热”。刘绪森听后,笑着说:“你们肯定受不了,我刚来时也受不了。”谈到自己刚来车间工作时,正是夏天,比室外还要高的温度让他吃不消。有时一天下来,恶心头晕,热得吃不下饭,晚上睡觉的时候腿竟然抽筋。
  车间里也出现过有人晕倒的现象,刘绪森自豪地说:“我可从来没有晕过,呆得久了就没事了,再加上现在有了风筒,感觉也没那么热了。”前几年,他们的更衣间是夏天最热闹的地方,不时有人进去躲躲,这几年随着空调风筒的加入,情况有所改善。
  在车间的角落里,记者发现了准备好的冰水,在刘绪森眼中“那就是夏季解暑的良方”。据他介绍,每年公司都会给大家准备雪糕、冰水、西瓜等东西用来降暑。要是谁实在热得不行,就去拿瓶冰水降降温。刘绪森说:“一旦新产品上线,大家干得起劲时,就是再热的天大家也舍不得离开生产线。”
长衣长裤防烫伤
捂出痱子是常事

  在车间里,记者看到所有的工人都穿着长衣长裤,伸手摸了一下,衣服的材质较厚。刘绪森的上衣被汗湿透,紧紧地粘在身上,甚至有工人的衣服上都能看到白色的汗渍。刘绪森说,无论春夏秋冬,他们都要求穿长衣长裤,为的是怕烫伤。在刘绪森的手上,记者看到了几处伤疤,他说:“熔炉里的温度高达300℃,不经意间溅出的废屑就会烫伤我们。” 
  刘绪森几乎没有一件完整的工装,每件工装上都有被废屑烧过的小洞。有一次,在加工器皿的时候,废屑掉在腿上,他赶紧撩起裤子,结果裤子烧了一个洞不说,腿上也被烫起血泡。对此,他说:“天天围着火炉,哪有不烫伤的道理,要是不挨两下,也干不好我们这行。”
  每天上班时,他总会准备两套衣服,一套湿了就赶紧换另外一套。他笑着说:“毫不夸张地说有时候衣服真能挤出水来。”在成型工段上的工人都戴着厚厚的棉手套,脱掉手套,手心里全是汗。刘绪森的工友开玩笑说:“我们的手和泡脚凤爪差不多了。”
  穿着长衣长裤在车间里工作久了,身上容易起痱子,工作的时候就怕它们痒起来。隔着厚厚的衣服,戴着手套,想要挠挠也是难事。实在痒得受不了,刘绪森就在铁棍上蹭蹭。他说:“要是痒起来,心里好像揣着小兔子似的,想工作都很难集中精力。”
温度高脾气躁
新产品开发急不得

  天热了之后,大家的情绪容易急躁,干这行偏偏又急不来,有时候遇到缺边、皱迹、炸纹等问题,产品就不得不重新入炉加工。作为成型工段段长的他,每一件新产品都要经过他检验后才能走向生产线。去年,刘绪森加工了40多样新样品,他要掌握每一件样品的产品规格、操作流程、配料处方。 
  有时候新产品上线后,一天都难以生产一件合格品。去年遇到了一件新产品,由于配料和形状拿捏不好,直到两天后才生产了一件合格品。刘绪森说:“那时天也挺热,试验不好就着急,结果越急越出错。”
  样品在模具中成型后,成型工段工人都会将产品放在眼前仔细看几遍,检查一下有没有“异形”。像缺边、皱迹这样的缺陷肉眼容易发现,而较小的炸纹、剪刀疤这样的小错误一旦发现不了,生产的成品就只能回炉。对于刘绪森来讲,最难的就是调整缺陷,有时候一连几个产品出现问题,他就开始从配料到磨具一个个检验,几道工序下来,五六个小时就过去了。 
  模具出现问题还好说,一旦配料出现问题,就开始一样原料一样原料地检测。刘绪森说:“原料这么多,谁也不知道哪个出现问题,遇到问题就慢慢来,我也总提醒大家,天越热越不能急,人带着情绪干活容易出危险。”
“段长”24小时随叫随到
好产品才是公司的门面

  刘绪森的车间目前有15个人,实行三班倒,他名义上是白班,实际上24小时随叫随到。工友老刘说:“我们时时刻刻都需要工段长,没有他有些问题还真处理不了。”为了应对流水线上的问题,刘绪森的手机时刻保持畅通。刘绪森说:“没办法,要是遇到问题不立马解决,整个生产线就停止了。” 
  有一次夜里下大雨,白天刚刚试验好的新产品突然出现问题,工友们赶紧给刘绪森打电话。他连工装都没来得及换,急急忙忙赶到车间里,上衣在来的途中都湿透了。在检查了生产程序后,配料、火候都没有问题,最后他断定是模具出现了问题,连夜修改模具。一整套程序下来,被雨淋湿的衣服早已晾干,他乐呵呵地说:“咱车间里还是晾衣服的好地方。” 
  力诺集团前前后后有十来个工种,成型工段的工作环境最为艰苦,成型工段的工人总开玩笑说:“你来到我们这儿,就来到了我们公司最热的地方”。而在刘绪森眼中,他所在的成型工段不仅是最热的地方,更是最重要的地方,玻璃溶液要经过他们才能形成产品。刘绪森常说:“好的产品才是公司的门面,我们的产品销到各地,有的还要销往国外,决不能有一丁点马虎砸自己招牌。” 
  刘绪森刚进力诺集团的时候还是一个毛头小子,现在早已为人夫为人父,他的妻子也是力诺的工人。他说:“不知不觉都9年了,没啥意外的话,估计还得再干一二十年,你们都觉得我们热,我自己倒没觉得,干一行爱一行,干我们这行,热点也无妨。”
 记者手记 
酷暑中, 总有人挥汗如雨
  本报记者 李云云

  没有采访刘绪森之前,我很难想象炎炎烈日中,工人们在50℃的高温中如何工作。走进车间才发现,车间和一个蒸笼差不多。我本不是怕热的人,呆了不到5分钟就热得受不住了,脸上的汗从来没有断过。抬头看看周围的工人,他们在衣服上蹭蹭继续工作,丝毫不受影响。 
  高温下工作,他们没有些许异样,问及原因,刘绪森和他的工友说得最多的就是“习惯了就好了”。习惯是非常可怕的东西,而我似乎渐渐习惯于坐在空调房里敲击键盘,在抱怨天太热的时候似乎在慢慢忘记在这个夏日里,有很多人在挥汗如雨。 
  我见过正午时分,在树荫下躺在地上歇息的环卫工人,也见过在十字路口处汗流浃背的执勤交警,亦看到过建筑工地上晒得黝黑的工人……太多的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迎接每一个酷暑,干着干着就忽视了高温,就像刘绪森说的“干了这行,热点也无妨”。
  走出车间的时候,我不禁感叹“外面真凉快”。而在空调房里采访了二十分钟后,我再回到“外面”,又不禁大呼“真热”。同行的同事不禁感慨“在空调屋里呆久了,哪都热”。刘绪森却在采访结束后,匆匆离开,对于空调屋没有丝毫留恋。我觉得不是他不热,而是他不放心他的工作。
  对于他来讲,四季无常。酷暑中,也得守着熔炉,守着工作,那是他的生计,他的生活。所以,酷暑中,总有一群人挥汗如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