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里的老豆腐
2015年07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桂霞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许你我和故乡远隔千山万水,但是那份思乡之情却从未走远。每个游子思念故乡的味道都不同,而对于我来说,时常让我怀念的就是故乡的“商河老豆腐”。 
  我是土生土长的商河人,记得第一次吃老豆腐是我十来岁的样子。那年春天我生了一场病,在村里吃了很多药也不见好,最后父亲陪我去县人民医院看病。化验血不能吃早饭,一大早,父亲蹬了四十多里的自行车驮我到县医院,等检查完病情已近中午了,我早就饥肠辘辘。父亲带我到县医院大门的东侧找了家饭摊,不一会儿老板端上了两碗不知名的菜,还有几个馒头。 
  父亲告诉我这是商河名小吃“老豆腐”,我感觉那是世界上最最美味的饭食,也许是太饿的缘故,第一碗狼吞虎咽就下了肚。父亲见我意犹未尽,又要了一碗,第二碗我细心品尝。我用小勺轻轻地从碗底舀起一勺子老豆腐,这老豆腐奶白如玉,上面浇了麻汁、骨头汤、辣椒油、香菜、滑嫩嫩,香喷喷,入口即化,比我娘蒸的鸡蛋糕还好吃。吃完老豆腐,我的病也好了一大半。 
  回家的路上,我问父亲啥时候才能再来吃一碗老豆腐,“到时候让你天天吃老豆腐,只要能考上商河一中”父亲说。天天吃老豆腐?从此我在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 
  小学到初中我学习一直很努力,中考的时候要在县城参加考试,送我考试时父亲又陪我吃了一次老豆腐,果真我考上了商河一中,这下可以天天吃老豆腐了。 
  一九九二年的时候,商河一中和县医院是一墙之隔,从学校北面到县医院有一个小铁门,来回很方便,卖老豆腐的摊铺就在医院的旁边。高中的生活很艰苦,每月才能回家一次,吃饭就是馒头和咸菜,咸菜是从家里带来的,偶尔买一顿炒菜。父母供养我上学已经倾尽所能,我怎么舍得去吃老豆腐呢。尽管吃顿老豆腐不到两元钱,但是那时候对我来说也是奢侈,高中三年我也没能吃上几次老豆腐。高考前我独自去吃了次老豆腐,细细地品味它的味道,深深地把它刻在脑海里。 
  再后来我离开了故乡,上学,工作,结婚,安家。去过很多地方,吃过各地做的老豆腐,却总是感觉味道不对,少了点啥似的。索性,每次回家在汽车站等车的时候,都美美地吃上一顿老豆腐才肯罢休。 
  如今我有了私家车,回家不用绕道汽车站了,也吃不到商河老豆腐了,对老豆腐的那份思念之情也越发浓郁,前几天回老家我特意去县城吃了一顿老豆腐。我总想把故乡的味道吃进骨子里,让它陪伴我到天涯海角。 
  乡愁是一种病,乡愁是一种味道,唯有乡音乡情乡食才能化解这份思念,而对于我要化解那份乡愁,就是来一碗商河老豆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