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凉点有限凸显公共服务环节薄弱
天热,不妨给大家多辟“阴凉地”
2015年07月30日 来源:
齐鲁晚报
【PDF版】
记者手记
近期,淄博连续出现高温天气,气象部门发布多次高温预警,但是城市里供市民纳凉的地方并不多,一些市民只能去商场、银行“蹭凉”。环卫和建筑工人更是无处纳凉。纳凉点缺失反映公共服务的薄弱,高温天气下,政府可考虑将纳凉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
在一些商场、银行等场所,可以看到许多人在此乘凉休息,但这些地点毕竟是营业场所,人员过多会影响正常营业,这些地方其实也没有义务为市民提供纳凉服务。
淄博原来每年都会开放一部分人防工程供市民纳凉,从去年开始,除了几个地下商城,其余人防工程不再开放。这就更加加剧了纳凉点的紧张。
高温或许不像冰雹、洪水等自然灾害那么严重,但是却给部分人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环卫工工作间隙只能在树荫下避暑,建筑工只能在阴凉处午休,高温天对他们来说就是煎熬。所以为老弱病残人群、特殊岗位人员等提供纳凉服务是政府职责所在。
也是,在高温补贴都难以保障的时候,纳凉服务更无从谈起,但是政府是不是在现有条件下,力所能及的提供一些纳凉服务呢?
此前,绍兴市决定政府机关会议中心免费向公众开放,还提供饮水、避暑药品等。这就做了很好的示范,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是不是可以开放一些人防工程等更多的公共空间?是不是可以鼓励一些商场开放专门区域供纳凉?是不是可以在体育馆、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为市民纳凉提供一些便利?
以人为本,政府纳凉服务要跟上,这样不仅能让这些高温下的弱势群体经受住烈日的“烤验”,也能让政府服务经受住人心的考验。
本报记者 李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