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驾校“家规”岂能小心避让
2015年07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冯燮
  近日,有市民称在驾校交完报名费后,工作人员又让其签订一份被动协议,如果因为学员个人原因耽误课时,导致驾校名额指标不能按时使用,给驾校造成的损失将由学员承担。(《齐鲁晚报》7月22日报道)
  驾考新规出台后,驾校乱象又一次成为舆论的焦点,私自涨价、乱收费、学时缩水、吃拿卡要等投诉声四起,更有甚者为了敛财,私立霸王条款,严重侵害学员权益,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一边是监管部门的三令五申,另一边却是驾校乱象的愈演愈烈。
  尽管像报道中提到的,市交通部门驾培科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驾校提供的这份协议属驾校内部商业行为,并无相关规定对其进行约束。这种明显具有霸王性质的不平等条款,难道报名者就只能“如不满意,可选择其他驾校另行报名”吗?
  国家对驾校资质要求比较严格,要想成立一个正规的驾校,除了软硬件设施外,还要去工商部门登记。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隐秘挂靠便成了一些无资质驾校的“捷径”,催生了招生乱象,造成学员大量积压,为消耗积压学员,并借机敛财,私设“家规”就见怪不怪了。
  驾校“家规”之所以有恃无恐且能大行其道,不难看出,在目前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驾校相对紧缺,对学员来说,何时练车、何时考试,只有驾校说了算,即使被驾校“家规”所欺,维权也是举步维艰。从另一方面来说,按规定,车管所可直接受理个人申请考领机动车驾驶证,个人也可以网上约考。而交通部门又规定,学员必须学满一定学时才能参加考试。这就意味着,想考驾照,必须选择驾校报名,这无形中给驾校赐了一把“尚方宝剑”,导致驾校各种乱象的存在。
  既然目前的驾培模式一时还无法改变,整治驾校乱象就只有依赖行业自律、主管部门监察以及外部监督了,而其中最有力的,应该是监管部门的积极“亮剑”,切实维护学员的权益,而不是“小心避让”绕着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