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前被收养,如今陪母扫街报恩
本报联合阿里公益,奖励女大学生陈蒙恩万元公益金
2015年07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30日中午,陈蒙恩(左)陪着妈妈陈荣在路边捡垃圾。                   本报记者 尹明亮 摄
     7月30日,接近35℃的气温炙烤沂南县城,在一段400多米长的马路上,身着橙色环卫制服的陈蒙恩陪着妈妈陈荣一遍遍地来回走着,捡拾着路边垃圾。1994年3月15日,在北京做保洁员的陈荣捡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21年了,曾经的小婴儿已经走进大学,在每年假期,都会陪妈妈在丹阳路上扫街。

  本报记者 尹明亮                             
  每个寒暑假都陪妈妈扫街
  连日的烈日已经晒得陈蒙恩脸上发红,30日中午,记者见到她时,她刚吃过午饭,正和妈妈坐在路边休息。
  “这几天回来刚好赶上天最热,不过年年都会在路上陪着妈妈,只要俩人在一块就不觉得那么热了。”2013年考入天津医科大学的陈蒙恩如今已读完大二,只是今年暑假在学校做了一个调研,所以在放假一个月后的7月25日才回到沂南。
  从2013年读大学开始,不管是暑假还是寒假,蒙恩都会回家陪着妈妈,除了租住的房子,两人多数时间都是在马路上度过,陈蒙恩说,“其实读高一的时候妈妈就开始负责这段路的保洁,从那时候起,只要有假期,都在马路上陪着妈妈。”
  在路边树荫坐了一会儿,蒙恩起身便去捡又被风吹来的垃圾,看女儿起身了,陈荣也推着三轮车跟在身后。蒙恩在绿化带捡到一个别人丢弃的伞架,母女两个很开心,“这些也可以卖点钱,虽是个白白净净的姑娘,但垃圾箱也翻、旧水瓶也捡,孩子特别能吃苦,也乐观。”陈荣赞不绝口。
  老人靠拾荒养过五个弃婴
  走在大街上,戴着女儿刚刚给买的黑色墨镜,陈荣还有些不太习惯。“这一辈子最欣慰的,就是养了这些孩子。”说着拿出当年因无力抚养将其他四个捡来的孩子送到福利院前的合影,陈荣不知不觉便开始哽咽。陈荣早年离开家乡来到北京,1994年做保洁员的时候,在一家酒店门口捡到蒙恩,后来又捡了4个女娃娃,“大多身体有些缺陷。”
  在北京住在一处工地的简易房里,陈荣后来靠捡拾废品养活孩子。“那时候蒙恩才四五岁,我去捡废品,也亏了蒙恩能帮着照顾着那几个妹妹。”当在一年国庆节和蒙恩在路边见到兔唇的老五时,陈荣一度犹豫是不是继续领养。“妈妈你不捡,就没人捡了。”蒙恩的一句话又戳中了陈荣的心,这也便有了后来的老五“国庆”。只是在2001年,终于因无力抚养,不得不把四个孩子送到了福利院。陈蒙恩安慰着妈妈:“未来肯定有一天,我们几个姐妹还会聚在一起。”

  刚扫完街,便开始做义务家教
  太阳渐渐西落,下午六点多,母女俩将马路清扫了最后一遍。妈妈回家,蒙恩便要去附近一个叔叔家了。“那边的小妹妹要读高三了,去一块学学习,也帮着她辅导辅导功课。”蒙恩说,自从当年回到沂南,这个叔叔对她和妈妈的事都格外上心,所以有空她也常去和妹妹玩玩,辅导一下。蒙恩说,自从走进大学,她也一直在力所能及地回报着这个社会。刚上大一的时候,她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了一名志愿者,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学期的每周四,蒙恩也总会出现在天津一家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做志愿者。
  “五个孩子有四个孩子的名字都带恩,就是要让孩子们一定要感恩社会,回报社会。”陈荣说,“没有爱心人的帮忙,我一个人拉扯着孩子哪能走过来呢?”回家5天,在帮妈妈打扫马路的间隙,蒙恩也不时去路边驴肉馆帮4岁的小弟弟辅导作业。
  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的工作人员表示,陈蒙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我们上了一堂“感恩”课。她的感恩之心,再次带给我们最古老、最动人、最有力量的温暖与感动。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将联合齐鲁晚报奖励最美大学生陈蒙恩一万元正能量奖金,为她那颗“感恩的心”点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