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挖山洞藏伤员,家里当医院
八路军后方医院藏身山里,伤员住满村子
2015年07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70多年过去,李宪珠仍能记起八路军隐蔽医院设在自己家的往事。
  ▲岈山村如今破壁残垣的房屋就是当年八路军战士养伤治病的病房。
     肥城县安临站镇岈山村地形险要,一条进山小路至今仅容一辆小车通过。正是其隐蔽性,抗战时成了伤员的安置地,八路军后方医院也在此设立。
  很多伤员被分散在农户家里,村民告诉记者,当年村子挖了户户相连的地道,一有动静,伤员可以顺利转出村外,山上的梯田下还挖了地洞,供伤员疗养。这些土办法给伤员提供了安全保障,其间发生的故事到现在还被村民津津乐道。

  文/片 本报记者 高扩 寇润涛  
岈山脚下 建第一所隐蔽医院
  1939年5月爆发的陆房突围战,是八路军115师挺进山东后打的一场震惊全国的战斗,成功挫败了日军试图围歼八路军主力部队的企图。  
  陆房村位于泰山西麓的丘陵地带,是肥城县安临站镇的一个村子,地处一个丘陵盆地中,四面环山。谁抢占了制高点,谁就掌握了战斗的主动权。不出所料,西边的肥猪山和西南边的岈山成为日军进攻的主攻阵地。
  由于战斗异常惨烈,大批伤员被就近分散安排在岈山脚下的五埠村里。115师野战医院二所的看护员南生耀(曾任职济南军区后勤卫生部)等七人被命令火速赶到伤员集结地,组成隐蔽医院。
  刚刚爆发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南生耀等人此时赶往五埠村,无疑是重返战场。但就是他们此行,才建立了八路军115师挺进山东后开设的第一所隐蔽医院。
  由于在陆房突围战时需要轻装,他们把笨重的器械都埋藏起来了,个人的东西大多已经丢失,所以每个人只带了一些常用的药品、器械、纱布。
  太阳一下山,他们就出发了。经过一夜急行军,七人在第二天拂晓前赶到了岈山脚下的五埠村。来不及歇息,他们就决定立刻分头查看伤员。这时他们才发现,七十多名伤员分别隐藏在五埠、岈山和牛山庄等村子。三个村成三角形排列,两两相距两三里路。其中重伤员在五埠,中伤员在岈山,轻伤员在牛山庄。
  七个人按分工,有人照顾伤员,有人负责警戒,有人负责烧水做饭。第一所隐蔽医院就这样建立了。这座岈山脚下的隐蔽医院维持了三个多月,顺利完成了治疗伤员的任务。后来,115师往鲁南方向转移,医院也跟着走。

一个农户家曾住了50多名伤员
  陆房战斗让岈山脚下的岈山村也接受了战争洗礼,村子在陆房战斗后承担了安置伤员的任务,115师隐蔽医院撤离后,该村仍是八路军后方医院所在地。
  事实上,早在1939年1月,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就考虑到岈山一带交通闭塞,在此设立休养所,又称岈山后方医院。伤病员平时就分散在岈山、莲花峪、老树峪等十几个村的群众家中,一有情况随时转移。
  当年,岈山村没公路,进出村子要翻过一座大山,这保证了医院的安全。
  如今,亲历抗战的村民大多已经去世。村民张贤方告诉记者,当时为了保证伤员的安全,村子下面挖了户户相连的地道,一有动静,伤员就可通过地道,顺利出村。村民还在山坡花椒树、棘荆、爬蔓植物生长茂密的梯田下、地堰上挖了许多地洞,老百姓管这种洞叫“土屋子”,里面约一米宽两米长,只能住一个伤员。为了观察和饮食方便,伤员一般头朝外脚朝里躺着。如此一来,二十步开外,很难发现,但在里面向外看却很方便。老百姓的这些做法,使伤员有了充分的安全保障。
  在村民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岈山后方医院旧址所在的农户家中。后方医院就位于李宪珠老人家中,老人今年已经81岁高龄。“当年我才6岁,有50多名伤员住在我家中。”由于年老失聪,老人大声喊道,“不光有士兵,还有八路军的干部,警卫员就站在两边守着。”
背伤员冒充带娘看病骗过汉奸
  村里已经难觅当年医院的踪迹,地道入口也坍塌了。村民张贤方指着曾经的地道口说,“去年这里还没塌,今年都种上庄稼了。”
  村子中至今还流传着村民李宪河保护伤员的故事。当时李宪河负责照顾一名腰部受伤的伤员,遇到汉奸队进村搜索,他就把被子蒙在伤员身上,从家中地道背出来,向“土屋子”转移,不巧被撞见。情急之下,老人大喊:“我娘得了‘打摆子’,去常庄看病。”汉奸怕传染,不敢近前,于是躲过了盘查。李宪河身体不好,平时走路都很吃力,把伤员转移到山上后,他仍坚持每天拄着棍上山送饭。
  在村民支持下,岈山后方医院出色地完成了隐蔽任务,于1940年11月进驻马堂村,设在村民张曰然家里。后方医院又有了一个新名字:马家堂后方医院。
  原泰西军分区后方医院政委赵其林曾回忆,“医院原驻岈山,因泰西形势恶化,于1940年五六月间迁到空杏寺。马家堂村驻有我后方医院的一个卫生所。”
  此时,医院已有医护人员30余人,收治伤病员50余名,分别安置在马家堂村全村23户农民家里。
  为保证安全,医护人员在张曰然家的后墙修建了一条长8米、宽13米的夹壁洞,药品和医疗器械放在里边,情况紧急时还能隐藏十余人。在村外山峪则修了5处山洞,洞口是一道大石崖,非常隐蔽。

汉奸出卖,20多名伤病员被炸死
  由于汉奸出卖,马家堂医院后来遭遇了灭顶之灾。1941年5月的一天,汉奸周庆东利用回家探亲之际,刺探到村里有卫生所、修械所的秘密,报告了驻兖州日军。
  6月16日夜,驻兖州日军纠集大汶口、东向、边院、安驾庄等据点的日伪军共400余人,由汉奸周庆东带路直扑马家堂村。次日凌晨,日伪军包围了马家堂村,在村外三面山头的制高点上架起机枪、小炮,开始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赵其林后来回忆:那天起床后,刚想服药,房东老大爷气喘吁吁地跑来说,“老赵!不好了,来队伍了……穿着绿军装。”赵其林判断是敌人来了,立即向门外跑去,在门口碰上了卫生所所长李公奋和两名护士。
  “情况紧急,得赶快突围。”于是,赵其林和两名护士向北突围。他们凭借熟悉的地形跑跑停停冲出了敌人的封锁,经雨山村安全到达医院院部。李公奋躲到了东山沟的一处石崖下隐蔽起来,逃过了敌人的搜捕,还有一名卫生员跑到街西头的打麦场里,被两名早起晒场的妇女用麦秸掩藏起来,也幸免于难。
  然而,分住在5个山洞里的20多名重伤病员,全部被日伪军用手榴弹炸死。9名伤病员和工作人员除6人脱险外,其余在突围时或牺牲或被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