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淘宝村的幸福生活
2015年07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赟
  家家户户门前挂着花花绿绿的演出服,曹县大集镇有多个在淘宝卖戏服为生的村子。这里的淘宝演出服、表演服等有1000余种款式。
  20年前,大集镇丁楼村制作衣服只能局限于影楼服饰,戏服、道具还没涉及,靠走街串巷叫卖,销量微乎其微。村民自谋出路,年轻力壮的外出打工,年老多病的在家种地。
  而今,丁楼村成年人身份证基本上都已经被使用注册网店。从最开始的只生产摄影服饰,到如今的各种儿童表演服饰、民族服饰、摄影道具、舞蹈鞋、绣花、布料、服饰辅料等,大集镇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2013年7月份以来,有12家布匹批发商落户大集镇,原来他们都要从浙江柯桥进货。比如松紧带的加工,以普通的松紧带为例,原来从义乌拿货是9块钱一斤,运费是5毛钱一斤,运到家成本9.5元一斤;现在本地生产,直接打电话送到家是8元一斤,一吨节省3000元钱。
  还有缝纫线的加工销售、缝纫机的销售与维修等;摄影道具品种也在逐渐增加,比如小孩照相用的筐子、小沙发、毛线编织的婴儿服装、影楼用的椅子等。
  大集镇的“六一”儿童节就跟“双十一”一样,一个月销售额几乎占了全年一半,今年“六一”大集镇销售额突破了5亿元。
  这里的村民爱看电视,定格少儿频道,观察演出服饰的流行趋势。他们也开始发洋财,生产万圣节、圣诞节等外国节日用服装等。2014年的万圣节,村里的金丽服饰有限公司7天时间单店公主服销量突破5000单。
  大集镇外出打工者返乡率据说达到90%。现在,大集镇注册的170多家服饰企业经营者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大学生或青年农民。据不完全统计,大集镇常庙村、曹海村、大寺村等30个村已基本达到中国淘宝村认定标准。
  当看着户户门口都有个服装公司的牌子时,笔者想起一句话:它戳破了过去,但未必能指向未来。“演出服利润越来越低,空间也越来越小。接下来是比拼质量的时代。还有现在不是都在推广‘速卖通’吗?我也去培训了,争取今年就把货卖到国外。”在大集镇张庄村经营一家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的演出服饰公司的张洪征思考着新问题。
  作家梁鸿说过,村庄是一个民族的子宫。农村电商给农村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一些久在城市生活的年轻人以电商的身份回乡创业,他们在城市养成的更开放、更文明的生活习惯,也会被带回到农村,影响到更多人。据说,现在县里说媒条件也变了,张嘴不是先要房和车,而是问姑娘小伙懂不懂电商。
  乡村入夜了,月光洒满玉米地,随着快递公司的货车纷纷出发,“淘宝村”变得安静。但是家家户户的灯光和电脑屏幕发出的光只有短暂的停歇,经过晚上10点到11点的网售小高潮,接近午夜,靠近丁楼村的一条小吃街开始变得热闹,淘宝店的主人三三两两聚在这里吃喝拉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