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平方公里1.6个工地,空气能好吗
槐荫拉出污染治理清单,问题导向逐个整改
2015年07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施工人员手动操控雾炮设备,对工地实施喷淋。本报记者 刘德峰 摄
     本报7月30日讯(记者 刘德峰) 在济南西客站片区开发建设的带动下,槐荫区京福高速以东约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建工地达到160个。近年来,扬尘污染也成为槐荫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今年上半年,槐荫区四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0.6%,空气质量状况正逐步好转。
  7月30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济南森林公园北侧的一处建筑工地时,建设单位设置的雾炮正在向四周喷淋水雾。“它的喷射直径可以达到60米,能有效减少扬尘污染。”
  记者看到,雾炮只是该项目工地“扬尘噪声智能治理系统”中的一部分。在雾炮西侧,一个LED显示屏正在滚动显示实时的噪声、扬尘数据。据了解,该系统可根据实时数据自动运行,“当监测出扬尘数据超过一定限值,雾炮就可以自行启用喷淋。”
  像这样的在建工地,在槐荫区京福高速以东约100平方公里土地上,多达160个。也就是说,平均每平方公里工地数量达1.6个。不过,并非所有在建工地都能像上述项目一样规范。
  槐荫区环保局局长逯明介绍,在济南市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开展后,该区坚持问题导向,对全区的大气污染源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形成了第一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清单,并在清单中明确问题321项。“其中,扬尘污染的问题占到70%左右”。
  这与槐荫区的大气污染状况颇为一致。据悉,自有统计数据以来,PM10一直就是该区的主要污染物。
  根据清单列出的问题,槐荫区“十大行动”指挥部明确了各问题的牵头单位责任,并实行了问题销号制度,每周在全区通报工作进展情况。“问题导向让我们的工作更有针对性,第一批问题清单完成整改297项。”逯明介绍说。
  逯明还告诉记者,扬尘污染整治存在“整改难,反复易”的特点,“有时候到工地检查时看到覆盖的不错,可施工单位每遇到取土、取用建筑材料的时候,作业面就会随时露出,一旦没有及时覆盖,扬尘污染可能就会再次发生。”他告诉记者,基于此,他们也加强了日常的巡查工作,并将多次出现问题的建筑工地放在曝光台通报。
  今年6月,槐荫区将第一批未整改到位的问题与新发现的问题共计157项,列入了第二批问题清单。截至目前,这些问题已完成整改108项。上半年,槐荫区PM10浓度减少了19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6%。
  逯明表示,槐荫区正在积极研究尚未解决的49项问题,确保尽快销号。“同时,对于已经整改的问题,搞好‘回头看’行动,加强不间断检查,以确保各项措施真正落实到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