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硬话一出口劝导陷入僵局
2015年07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和师傅一起劝导商户。
  帮商户收拾宣传海报。
  独自尝试劝导商户。
  出发前,喝点茶水防暑。
  师徒俩和市场管理人员交流。
     “发现超门头经营的商户,先进行宣传、告知、劝导,最后才采取暂扣措施……”师傅殷小川讲得很仔细,我也记了下来。然而真正独自劝导时,我还是陷入了僵局。
  7月21日上午10点半,仙营路上人来车往,我沿着这条路巡查。路边一家小饭店私自悬挂的LED广告牌进入我的视野,我心里忐忑着走进店里。
  “老板,您好!外面不允许私自挂广告牌,这次是向您宣传、告知。如果不及时改正,还放在外面,我们就要进行强制拆除了。”生硬的话一出口,我自己都觉得有点别扭。看着店主不友好的眼神,我突然有一种哑口无言的感觉,浑身不自在,而且脸上一阵发烫。
  店主不配合,我无语了,两人僵持到这里了。
  见状后,师傅殷小川赶紧来解围。
  “老板,还是把这广告牌拿到屋里去吧,街上统一做了门头牌匾,这一样显得门前干净利索,顾客愿意来,生意也好做。”殷小川的话语,听起来很舒缓,也很亲切。经过进一步沟通后,这家商户拆下了LED广告牌。
 岗位直击 
我们的热心肠 还需更多理解
  沿着仙营路巡查,殷小川一个小小的举动,让我颇受触动。
  走到一处路灯杆旁,他顺手一抬,没有作声。我仔细一看,他手里拿着名片大小的小广告,类似的随手撕动作成为城管执法队员的一种习惯。
  长年在路上巡查,执法队员们还练就了“火眼金睛”,200米范围内有没有摊贩、哪些是贩子、哪些是农家自卖户,城管执法队员一眼就能辨认,哪些时段、路段常出现占道经营,他们也已了然于心。
  殷小川是济宁市城市管理局任城分局仙营大队一中队队长,从事执法工作已经10多年。如何维护法律尊严,又要让商户理解、配合,这是执法人员们每天面对的问题。
  “其实,没有谁比我们更想避免不良影响,我们也想让更多人理解这份工作。维护市容环境是我们肩负的责任,执法是维护老百姓的公共利益。”殷小川说。
  “再多解释,也比不上扎实的成效。道路顺畅了、市容整洁了,老百姓才会理解我们的工作,维护市容环境的意识和责任心也会逐渐提高。”殷小川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