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3D打印模型“助阵”手术
成为医生手术前“演练”依据,大大减少创伤
2015年07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3D打印的右手骨骼模型。 (受访者供图)
  本报7月30日讯(通讯员 闫赟 记者 孔雨童) 29日,一个通过3D打印机制作出的右手骨骼模型,出现在了毓璜顶医院的一台骨科手术中。患者张女士因为坠楼右手粉碎性骨折,医生通过这个1:1完全复原的模型,提前演练了手术全过程,减少了创口,也将手术时间缩短为原来的一半。专家预计,这种3D打印机制作出的骨骼模型和假体的应用将成为今后的一大趋势。
  市民张女士今年30岁,前不久因为将钥匙落在家中,张女士就想从邻居家通过阳台爬到自己家中,但不慎从3楼坠落。“她刚来的时候伤情非常重,四肢中三肢有骨折,右手手腕伤情最重。”毓璜顶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孙煜杰介绍说,因为病情复杂、手腕粉碎严重,他们想到了3D打印一个右手腕模型,作为提前规划方案的依据。
  张女士的右手骨模型在国内一家专门做3D打印的公司制作出来,专家将CT扫描的张女士相关数据形成三维图像,然后通过打印机按照1:1比例用树脂材料“重现”出来。模型寄到烟台,毓璜顶医院创伤骨科医生,提前了解了骨骼形态,安排了手术流程和方案,碎骨块怎么放,都提前安排好了。
  29日,这台手术顺利完成,除了比最初规划的减少了一个创口,还将原预计的4小时手术时间缩短了一半,而这也是烟台第一台以3D打印模型为“依据”的手术。
  孙煜杰介绍,就骨科而言,从最初的X光片,到CT和三维图像,一直发展到今天,医生们可以通过3D打印的“复原”模型来执导手术,增加了手术成功的几率、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此外,3D打印的金属模型还可以作为假体植入患者体内。
  “可以预见,3D打印技术的应用将是未来手术应用的一大趋势。”孙煜杰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