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大雨主要爽了市区
诸城无降水;水库上游降雨较小,增水不明显
2015年07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位市民在暴雨下骑行。本报记者 孙国祥 摄
  几场降雨让农作物解渴。本报记者 孙国祥 摄
     本报7月30日讯(记者 韩杰杰 秦国玲)30日15时许,一场瓢泼大雨在市区倾城而下。据市水文局统计信息显示,一小时内市区降水量就达43.1毫米,最大点降雨量高达139.5毫米。不过下午时段的降水局地性强,截至18时,安丘、高密、寿光降水量均不超过3毫米,诸城无雨。
  据市水文局提供的雨情信息,7月30日6时至7月30日18时全市平均降雨量13.5毫米,折合水量2.141亿立方米,市区最大为61.9毫米,坊子45.6毫米,寒亭39.9毫米,昌乐34.7毫米,昌邑13毫米,临朐8.9毫米,青州3.7毫米,安丘3毫米,滨海2.5毫米,峡山2.5毫米,高密2毫米,寿光1.6毫米,诸城无降水,最大点降雨量寒亭区朱里雨量站144.5毫米。截至目前全市平均降水量为223.7毫米,去年同期为249.5毫米,历年同期为362.6毫米。
  虽然雨势猛烈,但记者了解到,此次降雨局地性也较为明显,安丘、高密、寿光降水量均不超过3毫米,诸城无雨。因此就缓解旱情来说,仅对缓解北部旱情极为有利。市水文局工作人员也同时提醒,降雨较大地区应该注意短时内涝,防止农田受灾。   由于降水势头很猛,市区不少路段产生了积水。据市水文局对立交桥积水深度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6时,潍州路立交桥积水深度达0.17米,长松路达0.63米,春鸢路达0.54米,一个小时的降雨量就累计了如此的积水深度,可见此次降水强度之强。截至18时,潍州路立交桥积水增至0.33米,长松路立交桥增至0.88米,春鸢路立交桥降为0.01米。
  据市气象局统计信息显示,截至18时,白浪河水库站点降雨量达88.6毫米。青州弥河水库站点降雨量为20毫米。其他几个降雨区域内的水库,降水量则很小,峡山水库降雨量仅为1毫米。
由于前期干旱,且各大蓄水工程上游流域降雨量普遍较小,此次降水,不会产生明显地表径流,因此水库增水并不明显。
  记者从潍坊市气象局获悉,降水系统还将持续影响到31日。这场雨到来之后,潍坊闷热的天气格局终于有所改观了。潍坊市气象局介绍,夜间到明天潍坊地区还将出现小到中雨局部暴雨并伴有雷电,南风3级雷雨时阵风6-7级,白天最高气温在32℃左右,高温闷热天气有所缓解。专家提醒,近期降雨频繁,市民应随身携带雨具。

潍坊昨遭遇密集“云地闪” 4小时“闪”了400余次
  据山东省雷电防护技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17时20分,潍坊共发生407次云地闪,在省内降雨区域内仅次于滨州。其中早上五点到六点半许,受滨州降水影响,潍坊东北方向发生了少量闪电,潍坊境内云地闪的主要过程发生在13时30分至17时20分。
  据介绍,闪电可以在云内、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甚至在云与周围天空之间产生。所谓云地闪,指云体与大地之间发生的放电。由于其能到达地面,形成雷击,因此对人、建筑物、电子电气设备的影响较大。每一个闪电落到地上都会引起电场和磁场的变化,山东省雷电防护技术中心通过闪电定位仪对这些情况进行统计和监测。
 本报记者 秦国玲 韩杰杰
绿化植被“喝了个饱” 园林部门终于能松口气了
  30日,记者从潍坊市园林处了解到,目前,中心城区共有各类苗木几亿株,城区的绿化景观给潍坊市民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但自2013年以来,受严重旱情影响,城区很多绿化植物不同程度的出现卷叶、枯黄等现象。
  为确保城区绿化始终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潍坊市政部门在今年下发紧急抗旱通知,并全面启动“抗旱保绿”行动。据园林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其中今年3月及6月,园林部门多次组织抗旱保苗行动,浇水107.13万吨,有效缓解了绿化旱情,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连日来,潍坊多次出现降雨天气,尤其是30日,降雨比较强度较大而且持续时间长,对此,园林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这场及时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区绿化植物的旱情。“按照30日的降雨强度,园林部门在一个周之内基本不用再给植被浇水了,”该工作人员说。
      本报记者 董惠
希望多下几场这样的好雨
  30日下午4:00左右,在潍坊经济开发区北张氏村,种植户曹兴春撑着一把雨伞在地头上查看墒情。“差不多有四五指雨吧,够庄稼用的了。”
  曹兴春指着眼前一片玉米告诉记者,为了保证玉米生长,前不久他使用喷灌系统浇了一遍地,可能是吃水不均匀吧,导致玉米长的有高有矮。“一百多亩地,浇一遍差不多需要十天时间吧,电费差不多两千四五百块钱。”曹兴春告诉记者,潍坊城区前两天下了两场大雨,但在他们这儿基本上就没有形成有效降水,对于庄稼生长产生不了太大影响。这场雨从下午2:45左右开始下,一直持续到现在,旱情肯定是缓解了。
  现在距离玉米授粉还有差不多二十天时间,曹兴春表示,要是这期间再下上两三场雨就好了,玉米授粉好了,等到秋收的时候还能有个好收成。凌河镇张家庄子村民李师傅告诉记者,前几天的大雨算是缓解了一下旱情,谷子也开始抽穗,花生、地瓜、玉米等作物旱情也缓解了不少,但仅凭一场雨还远远不够。“山上的几座小水库早就干了,下几场大雨才能蓄下水,天气干旱了也方便大家灌溉。”
本报记者 李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