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军区某部军官庄须周
从日照大山里走出的“赛场奇兵”
2015年07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训练中的庄须周。(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庄须周在训练跳伞。
     本报通讯员 刘玉松 刘君 刘健 本报记者 张永斌

  他参军入伍15年整,用汗水和力量拼搏在国际国内赛场,用行动和荣誉为家乡争得无数荣誉。他先后8次参加国内顶尖级别军事大比武、4次参加国际侦察兵竞赛、2次代表中国军人到国外军事院校深造“镀金”,他荣立一等功2次、三等功4次——他就是从岚山著名的“甲子山战役纪念地”走出的济南区某部军官庄须周。

承载着军旅梦启航 再苦再累也要前行
  八一前夕,我们来到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下双疃村庄须周父母的家中。堂屋墙上贴满了庄须周和爱人的照片,两边是两条红色绶带,上面分别写着“一等功臣”和“十佳好军嫂”;两侧的墙上和柜子里全部是庄须周立功受奖的奖章、证书和奖杯。一提起儿子,老俩口总是滔滔不绝,有说不完的话语和骄傲。
  “当兵,是我这个农村娃从小的梦想!”在庄须周的心里,没有比这身绿军装和大檐帽更威武的了。庄须周初中毕业时,打算去预备役学校上学,好多老师都觉得很可惜。见说服不了他,学校班主任到家里来做父母的工作,说他成绩优异,继续读书会大有前途,当兵太苦了。庄须周的母亲却说,儿子喜欢这身军装,就让他去闯吧,再说当兵是保家卫国,光荣。
  1999年12月,庄须周怀着对军营的憧憬,来到了济南军区某特战大队。入伍没几个月的庄须周还没有摆脱学生气,一有空就抱着书复习,一门心思的想考军校。但是作为军人,拿不了枪是不行的,老营长发现这个农村来的小伙子有一股劲,是块当兵的好料,就不时地给他“开小灶”、“压担子”。庄须周抓紧点滴时间学习训练,他白天摸爬在训练场,夜晚端坐在台灯前。入伍第三年,他以超出录取线80多分的成绩考上了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让榜样成为一种力量,凝聚爱国强军正能量
  2015年春节前的一天,伴着喜庆的锣鼓声和鞭炮声,山东省拥军慰问团来到了坐落于大山深处的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下双疃村,将一等功奖章、喜报和慰问金送到庄须周父母手中,两位老人接过奖章和喜报的那一刻,喜悦的泪水夺眶而出,乡亲们的欢呼声让这个三百来户的小村庄顿时沸腾了。
  他的好学与成功,也带动了邻村及十里八乡的有志青年,村里几乎年年都有青年学生怀着成为下一个“庄须周”的梦想报名参军。去年,这个村有10名学子走进大学,7名学子又从大学走进了军营。甲子山下,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这么多人投身军旅建功立业,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在父母的支持鼓励下,庄须周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为爱军精武、勇于拼搏的不竭动力。2010年7月,结婚刚刚5天的庄须周奉命参加军区特种兵集训队,备战在斯洛伐克举办的安德鲁波依德国际特种兵竞赛。我们无法见证特种队员从常人到“超人”的转变,庄须周从200多名参训队员中脱颖而出,任赴斯洛伐克参赛队第一竞赛队队长,与另外军队9名特战队员组成参赛队,代表中国军人参加了斯洛伐克“安德鲁波依德”第14届国际特种兵竞赛,与美、英等8个国家派出的13支代表队展开了激烈较量。
  低空跳伞、攀登、障碍、武装越野……一个个项目困难而又充满艰险。在这次特战精英云集的国际赛场上,他与队友代表中国队夺得了13个全部科目中的8项第一和6项第二的好成绩,2项竞赛科目打破了历届竞赛记录,以绝对优势囊括了金牌和奖牌总数第一名,为国家和军队争得了荣誉。
  可他没曾想过,此时远在家乡的母亲刘明兰正在和病魔搏斗,但是为了不让儿子分心,父母在电话中总是用他们乐观宽厚的微笑和话语鼓励着儿子。
把思念化作动力,驰骋在国际比武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