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男孩误吃毒鼠肉烤串住院”又开传,谁在当谣言扩音器?
市民“好心肠”反让谣言飞得快
2015年07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记者也收到了谣言短信。
     本报记者 樊伟宏

  近日,一则关于12岁男孩误吃毒鼠肉烤串住院的消息在微博、微信等流转,引起不少市民关注,记者马上与该消息中提及的接诊医院市中医院取得联系,结果市中医院证实并无此事。而这一消息早就在多地被证实为谣言,谣言的传播在淄博已并不鲜见,谣言为什么有“容身之地”?对此记者展开采访。
事件: 谣言引市民恐慌,医院莫名“中枪”
  一切要从一条信息说起,30日,淄川彭女士通过微信、短信等得知这样一件事,称市中医医院昨晚会诊一名12岁男孩,小男孩昨晚突然鼻腔及消化道广泛出血,家长迅速送到医院,经医生检查凝血酶180(正常11-15),追问病史发现患者曾吃过肉串,后经毒物实验确定是老鼠药,患儿正在ICU做血透,并呼吁各位家长教育孩子不要在校外的小摊上乱买零食,远离烧烤。“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如果是就太可怕了。”彭女士说。收到这条信息的并不止彭女士一人,就连记者都收到了这条“善意提醒”。
  为了验证信息真假,记者联系到市中医院,据医院工作人员李女士确认,医院并没有接到这样的病例,更不知道这件事是怎样传出去的。“医院没接诊过此患儿,且老鼠肉能导致凝血机制出现问题的概率也很小。以前医院就曾遇到过类似事件,说医院医生通过微博称自己接到了几例患儿莫名死亡,其实医院根本都没有这名医生,所以希望市民不要轻信谣言,以免影响社会秩序。”
调查: 跳楼、偷孩子,谣言在淄博不鲜见
  记者梳理发现,其实此次散布的谣言,早在去年年初就已开始在济宁、烟台、泰安、郑州、保定、昆明、西安、贵阳、常熟等多个城市传播,最后都证实为谣言。而这则消息的最早版本其实源自2013年2月北京一家医院的医生微博。而最初只是说“该医生会诊了一名12岁男孩,怀疑患者吃了含有鼠药的老鼠肉。”
  虽然事发后,该院医生立即进行更正,澄清相关情况,但是此后各地开始出现这一消息的各种版本传言。
  其实,谣言传播在淄博已并不少见。近日,一则关于“由于股市暴跌,男子从淄博饭店跳楼”的消息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疯狂传播,7月4日,市公安局通过“淄博网警巡查执法”、“淄博警方”发布辟谣消息称消息不实。今年5月,周村仨孩子被偷的谣言也引起市民恐慌,造谣者被拘留。
探因一: 提醒亲友注意,不管真假先扩散
  俗话说“谣言猛于虎”。为什么谣言传播的会如此迅速,传播的人又是出于怎样的心理?对此,市公安局民警分析,虽然其中不乏有诈骗、博关注等原因,但最多还是利用了市民的“好心肠”。
  “不管真假先扩散,一些市民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转发,提醒亲友警惕,这些都是好心,但大家必须知道的是,造谣者就是利用了市民或愤怒、或关切、或同情的‘正义心肠’,才得以让这些谣言流传出去。”民警表示,“大家要增强防范意识,要基于正确的消息,不然就算出发点是好的,路选错了一样没用。”

探因二: “加工”不实信息博关注、增粉丝
  除了利用市民的好心肠,有的造谣传播者的目的则是为了骗关注、博流量。不少市民都喜欢发个朋友圈,朋友之间评论、点赞,忙得不亦乐乎。发条博眼球的信息,再加工一下,写上个本地地名,顺便添点提醒。转发、评论量就能噌噌地涨。该民警表示,他们就曾查处过为增加关注度而发布虚假消息、不实言论的市民。
  此外,不排除某些公众号为了增加粉丝量、阅读量,而转发、扩散不实消息。据该民警介绍,一个拥有5万粉丝的微信号,一条微信的价格在1000元到2000元不等,粉丝量超过10万,微信价格可超5000元,至于坐拥50万粉丝的微信大号,一条微信的售价可卖到上万元。同时,微信的转发量和阅读量也和广告费用挂钩,这或许也是不少公众号挖空心思、造谣传谣借机牟利的原因之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