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商户搬菜,热心赢得固定客户
经过四天历练,小报童纷纷秀出营销经,卖报越来越得心应手
2015年07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宝诚在快餐店卖报,引来一位“小顾客”。  本报记者 刘光斌 摄
  孙浩元和刘明昊一起卖报。    本报实习生 胡泉 摄
     本报记者 刘光斌 
实习生 周一 胡明 胡泉

  虽然大部分小报童是第一次参加活动,不过他们在短短几天的卖报实践中,已经总结了很多实用的经验,这些营销经让他们卖报越来越得心应手。不论是蹲点推销还是“移动作战”,不管是靠嘴甜有礼还是凭热情真诚,小报童们都赢得了“客户”认可,成功完成了当天的卖报任务。

一条街上招徕 5个固定客户
  小报童真诚待人,招徕了不少固定客户。
  29日,在张店八大局早市上小报童孙浩元沿街推销着报纸。这时一位拉面店老板的一袋圆白菜由于塑料袋不结实一棵棵掉在地上,老板手忙脚乱地捡着。孙浩元看到了,放下手里的报纸便跑过去帮老板捡掉在地上的圆白菜,并且搬到屋里放好。老板对热心帮忙的孙浩元说:“孩子,不用麻烦,放那就行。”孙浩元回答到:“没关系的,一会就弄完了。”当帮这位老板捡完圆白菜并拿进店内摆好后,孙浩元已经满头大汗。然而孙浩元善良热心换来了一位固定客户。老板看到孙浩元衣服上的“齐鲁晚报小报童”字样,便主动提出要买一份报纸答谢,并对他说:“我买你一份报纸,以后每天都买你的报纸。”
  孙浩元的妈妈说:“浩元很热心,能帮忙做的事情他一定会去帮忙。这不,在这短短的四天里除了这位拉面店的老板,这条街上还有四五家商铺的老板已经成了浩元的固定客户了。”
  小报童辛天翔的真诚也让他得到了固定客户。30日,在市府三宿舍早市上,一菜摊的老板将他叫住,要买一份报纸,可是天气太热,辛天翔的报纸已经被汗水浸湿弄破,菜摊老板对此并不在意。可是辛天翔执意将弄破的报纸收起来,另拿了一份新的报纸卖给老板。正是被辛天翔的真诚打动,菜摊老板成了他的固定客户。
为寻合适市场,两小时跑了4个地方
  小报童辛天翔卖报时多次“转战”,而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市场,30日,他大约用了两个小时在自己的四个“市场”上卖出了100分报纸。
  一开始辛天翔在市府三宿舍的早市上卖报,当给自己的固定客户送完报纸后,他把早市的三条街走遍了,也没有卖出几份报纸。后来他从市府三宿舍“转战”到张店义乌小商品城附近的街上,没有10分钟,便卖出了七八份报纸,他正在打算一鼓作气把报纸卖完的时候,报纸又卖不动了。
  “卖报纸一定要找人多的地方。”辛天翔跑到了义乌一期推销报纸,发现“商机”的他,又卖出了十几份,卖完后,他马上跑到义乌二期,这里还没有其他小报童来过。经过不懈努力,辛天翔用了约20分钟把剩下的十几份报纸销售一空。
  经过多次“转移阵地”,辛天翔很快就卖完了所有报纸。现在辛天翔每天卖报的数量也渐渐增加,他开心地说:“我只要多走点路,多去一些地方,那我就能把所有报纸很快卖出去。”

问了30多人卖出1份报,“笨”办法也有收获
  小报童张宝诚的卖报方法再简单不过,就是蹲点守候见人就问,“笨”办法也有收获。30日8时30分至8时40分10分钟里,他仅仅卖出了一份报纸,但为了卖出这一份报他询问了30多人。
  由于超市内禁止叫卖,张宝成便先守在大润发超市的入口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买份齐鲁晚报吧?”响亮的叫卖声中却鲜有人驻足。“赚钱还真的有点难!”。
  妈妈对他说,从入口经过的这些叔叔阿姨都是为了逛商场,可以到超市出口处问问。在出口处,他继续拿起报纸推销:“卖报啦!”刚从商场里走出的市民有的仅笑一笑走过,有的则停下拿出零钱买上一份报纸。
  他也经常挪挪窝,比如肯德基快餐店,只要趁着大家在休息的时候上前推销,报纸转眼间就销售一空。30日9时左右,肯德基快餐店内已经有十几桌顾客或就餐或闲聊,张宝诚挨着上前询问。一位带着孩子的女士刚要准备离开,却被张宝诚“小报童”的红帽子所吸引,“这孩子很了不起呀,让我的孩子买你一份报纸吧!”说着便拿出零钱塞给女儿。张宝诚仅用了十几分钟,就卖掉了8份报纸。
  “这孩子有些调皮,但是实诚,逮住人就问,也不因为被拒绝而放弃或胆怯,有时候我都累了,他却看不出退缩来。”张宝诚的妈妈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