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学子李丹:
一家4个“药瓶子”让她立志学医
2015年08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丹(后排中)一家五口,四个人都抱病在身。
     文/片 本报记者 宋立山
  “我喜欢什么专业?”高考填报志愿之前,兴趣往往是考生作出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我该学习什么专业?”对临朐考生李丹来说,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四个人常年患病,让这个超出理科一本线49分的女孩没得选择,为了家人,她填报了青岛大学医学院。
  这么好的房子,咱咋能住得起
  “这么好的房子,咱怎么能住得起?”7月25日,记者来到临朐县东城街道黑山村,李丹的爸爸李刚站在村口,一边手指村里的新房,一边重复说道。  
  行至胡同深处,他挥手礼让,“这就是我家,快进去坐。”低矮的院墙,古旧的木门,跟四邻的房屋十分不搭。李丹说,父亲是爷爷奶奶唯一的儿子,其实早年他们家在村里还算殷实。只是这么多年来,疾病就像一个驱不散的幽灵,一次次光顾这个越来越脆弱的家庭。噩梦始于20年前,那时李丹的爸爸刚刚29岁,在东营干铝合金装饰,突然晕倒,被工友送到医院,诊断出椎脊动脉供血不足,还伴有心脏病。  
  家里不但没了经济来源,为了治病,李刚常年吃药,家庭又多了一项重大支出。不幸的是,同年李丹的奶奶也患上心脏病,床头的速效救心丸常年不断。
一家人全病倒了
  两个病人的长期治疗,已经让这个家庭无力喘息,而6年前,李丹的爷爷又查出胃癌,花掉数万元手术费。上有两个患病的老人,中有干不了重活的丈夫,下有上学的两个女儿,李丹的妈妈像个男劳力一样去了玻璃厂打工。
  虽然扛玻璃一天只挣70元,但起码能挣出日常的药费,可由于过度劳累,到2013年春,李丹的妈妈感觉头晕,去医院检查了一下,诊断为脑梗死,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感觉好点了,她就强烈要求出院,“我要是不挣钱了,家里就真没收入了。”
  坚持了一年多,她终于还是倒下了。2014年9月,正在玻璃厂上班的她突然摔倒,卧床不起,随后辗转镇卫生院、县城和青州的医院,多次入院治疗,每次报销完之后,也得花万把块钱。“镇上卫生院医疗条件有限,但是报销比例高,妈妈每次去县城医院住不了多久就要转回来,她想着能省一分就省一分。”说到这里,眼泪在李丹的眼眶中直打转。
闺女挺活泼,就是有点“抠”
  “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虽是强颜欢笑,但这个18岁女孩在逆境中展现出的乐观心态令人感动。李丹说,姐妹俩将是改变这个家庭的最大希望,她们不能埋怨,要让家人心情更好一些。
  “我现在不能高兴,不能悲伤,不能激动,不能兴奋。”李刚说,为了防止病情加重,经过这些年与疾病的抗争,他已经学会了用平常心去看待一切,“女儿考上一本了,我告诉他,虽然爸爸好像没事儿似的,其实心里很高兴。”
  由于脑梗死恶化,李丹的妈妈不能大笑,一笑就停不下来,还容易小便失禁,家里人都不敢当着她的面讲笑话。但是这次女儿考上大学,她还是忍不住总将笑容挂在脸上。
  “孩子性格很活泼,就是有点抠。”李刚用抠这个字来形容女儿李丹,“因为她总不舍得花钱,每次回家都多捎点饭,这样就能少花点钱吃食堂。除了吃饭,她也很少有其他的花销了。”
  “我抠点,爸妈就能轻快点。等我学成毕业了,一定不会对父母抠的。”李丹笑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