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兄弟”集体亮相
带手绘图自我介绍,萌萌哒
2015年08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王皇 实习生 刘瑞雪       
透水人行道——渗
  我是会喝水的道路,给我一瓶水,不到5秒就能全喝完,大雨、小雨那就更不在话下了!我喝的水可没自己用,都送给下面的土壤了,她最后送给小草、小树。你可以在凤凰路和旅游路东段的绿道看到我哦。
植草沟——渗、蓄、排
  我有隐身本领,不太容易被发现吧,下雨的时候你很快就会找到我啦。周边来不及渗的雨水会流到我身上,我一边渗,一边蓄,同时还会把水流往下游转运呢。我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海绵宝宝,很多济南的道路两侧都会有我的身影。
生态水塘——渗、蓄
  我一般都在下游,植草沟送过来的水我就全收了,我这里的植物兄弟可都是喜欢水的,当然没水的时候他们生命力也还挺顽强的。像芦苇、菖蒲、水生鸢尾、花叶芦竹、散竹等。告诉你个秘密,我为了让水快点下渗,我底下加了一层碎石,既可以促渗,又可以蓄水。旅游路东段和凤凰路都有我的身影。
下沉式绿化带——渗、滞
蓄、净、用、排

  我是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建设的下沉式绿化带,你能看出我的不同吗?齿状沿石兄弟收进来的雨水,通过我的一些巧妙机关,实现了净、渗、滞、蓄、用、排的功能。我的顶面比原来的绿化带要低,在齿状沿石进水位置我特意铺设了炉渣或碎石层,不仅有净化初期雨水的作用,而且还跟底层的促渗碎石层连通,加快了水的下渗速度。为了多滞留一些雨水,在每个出水口下游设置了小的木桩水坝。水满了以后,通过齿状沿石把多余的水排到城市雨水系统。为了不污染下游水体,出水的地方我也是铺了碎石层进行过滤。我、齿状沿石、雨水井可是联袂实现海绵功能的一个大系统,缺一不可哦。
溢流井——渗、净、排
  我长得像开了孔洞的井盖,小草、小树喝不了的水就由我来送到城市雨水排水系统里了。为了不让杂物混入污染下游水体,我可是加了滤筐的。我的身上有好多小孔,在水排走之前,我也是能留多留。
齿状沿石——收水排水
  我们长得比其他路沿石奇怪,就像一把大梳子,但我们的能力可不小。我是齿状海绵弟弟,能把快车道的雨水引到绿化带里,大家叫我进水齿状路沿石。有了我,快车道路面还能省下个雨箅子。哥哥和我长得几乎一样,只是他的最低点比我的大约高3厘米,齿口深度比我短。在绿化带水满了的时候,哥哥会让水流到雨水排水系统里。二环南路、凤凰路上都已经可以见到我们兄弟俩啦。
PP蓄水模块——渗、蓄
  我就是埋藏在地下的一块大“海绵”,因为我的孔隙率超过90%,我的身体里到处是存水的通道。小草小树来不及喝的水,渗到地下就由我先保存着,留给他们慢慢喝。这叫下雨存蓄,不下雨缓释。虽然你看不见我,但我可是每天都在凤凰路下工作哦。
旱溪——渗、蓄、排
  我长得像山里铺满软石的小溪,但不下雨的时候我基本都是干的。我的作用也不小,下雨时我会将雨水快速渗到地下,来不及渗的就在我这里先存一存,或转运到下游。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