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县杨庄耄耋老人至今都记得威风凛凛的“宋司令”
宋任穷打鬼子 打一仗胜一仗
2015年08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宋任穷居住的四合院的客厅。
  宋任穷(右一)。
     文/片 本报记者 凌文秀 通讯员 张玉香                                
  “抗日战争期间,宋任穷将军在莘县大王寨乡杨庄村住了两年半,杨庄耄耋老人至今都记得威风凛凛的‘宋司令’。我多次去那里采集口碑资料,老人们回忆起宋将军依然充满感情。”红色纪实文学作家、长期搜集研究鲁西抗战史的莘县广播局原副局长延保玉告诉记者,1942年到1944年间,以宋任穷为司令员的冀南军区司令部及部分行署机关曾经驻在莘县杨庄村,指挥了冀鲁豫根据地的抗日战争。
初驻杨庄村,深入群众建立党组织
  延保玉介绍,1942年至1943年,由于日军“治安强化”,再加上自然灾害,我抗日根据地日益缩小。根据上级指示,莘县、朝北两县合并为莘朝县,划归冀南区领导。随后,宋任穷及冀南军区司令部进驻杨庄村。杨庄村是著名的抗日模范村,群众政治基础比较好。再则,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杨庄沙荒地多、树多、苇子多,四周全是三丈多高的土围子,设有东门和西门。这种环境非常有利于我党开展敌后抗日工作。   
  宋任穷,湖南浏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二十八军军长,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宋任穷在杨庄居住期间,深入群众,积极组织生产自救,还很重视抗日文化宣传,教给村民学唱抗战歌曲,并在杨庄组建了文工团,定期搞文艺汇演。   
  村内老人曾回忆说,宋任穷身材魁梧高大,见到老百姓脸上总挂着笑,特别亲切、随和,虽是威风凛凛,却没有一点官架子,他常拿着扫帚打扫庭院,为每家每户挑水,还和当地人一起种植杨树,有时也安排手下人去地里帮村民干活。   
  村内老人曾介绍说,宋任穷住所和司令部设在一处干净整洁的青砖四合院里,里面4间青砖客堂,2间西屋。客堂中央2间为客厅,客厅东首房屋为宋任穷及妻子钟月林居住的卧室;客厅西首则是宋任穷的办公室。宅院内的2间西屋为钟月林的工作室,屋内有一部无线电台和一副耳机。因她曾在延安学习无线电技术,毕业后经毛泽东批准来到冀南,负责冀南区党委的无线电通信工作。   
  不久,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将冀南军区和冀鲁豫两军区合并,组建为新的冀鲁豫军区,宋任穷任司令员,后来又兼任政治委员。在他指导下,杨庄村建立了党支部,成立了妇救会、儿童团和民兵连。在杨庄影响下,附近的武家河、余庄、尧头等十几个村庄,也先后建立了党支部。
打一仗胜一仗,赢得人民爱戴
  在杨庄抗战最艰难的阶段,在部队生活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宋任穷指挥部队以劣势装备,打一仗胜一仗。为此,村内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宋任穷的兵真难当,破袜子破鞋破军装;黑窝窝头小米汤,老萝卜咸菜、辣椒酱。土枪土炮上战场,打一仗胜一仗,早晚把日本鬼子消灭光……”   
  宋任穷经常到后方医院看望伤员,询问伤情,关心伤员身体恢复状况。有的伤员牺牲后,他还亲自主持召开追悼会,鼓励军民化悲痛为力量,勇往直前,奋勇杀敌。杨庄有一座烈士墓,里面埋葬着几十名烈士,都是从外地转送到后方医院来的,因当时缺医少药,这些伤员因伤重不治而牺牲,在宋任穷亲自安排下埋于此地。   
  宋任穷作为冀鲁豫军区、冀南区的主要领导,以卓越的组织才能、军事才能和高超的领导艺术,指挥所属部队及当地民兵武装,粉碎了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一次次扫荡和进攻,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战斗,总计歼灭日伪军26000多人。     
  延保玉赞扬说,在宋任穷领导下,我军打破了敌人的“囚笼”政策,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其间,先后攻克了南乐、大名、阳谷、广平等县城,解放了大名、广平以东大片土地。之后,又先后收复了邱县、莘县、清平、内黄、濮阳、朝城、寿张七座县城,使冀南、冀中、冀鲁豫解放区连成一片,为夺取抗战的全面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宋任穷赢得了根据地人们的爱戴,当时有一首群众歌谣流传:“延安有个毛泽东,冀南有个宋任穷。”宋任穷也赢得了杨庄后人的缅怀,杨庄村至今保存着一处处红色旧址,宋任穷及夫人使用过的办公桌椅、水壶、水缸、木橱等日常生活用具和行军用过的指南针等老物件也都得以完好地保存着。
巧妙脱险,挖地道与日寇相周旋
  当时,冀南军区部队装备非常简陋,一部分武器来自缴获,另一部分靠自制,杨庄村就有冀南军区兵工厂。据回忆,兵工厂面积有2亩地大,院内有2个炼铜炼铁的炉子。堂屋6间为办公室,加工兵器零件;西屋是6间库房,南屋3间制造手榴弹。
  在1939年潘溪渡战斗中,缴获了一门日式九二步兵炮,因打扫战场时间仓促,无法搬运走,就将这门炮拆散后埋在黄河滩里。后来,这门炮被搬运到兵工厂里维修。在宋任穷亲自督导下,这门火炮经技师反复修理、实验而试射成功,后在朝南、临清等战斗中,打碉堡、攻堡垒大显神威,极大地减少了部队伤亡。
  延保玉谈到,在杨庄居住也常常遇到危险。有一次,敌方的情报人员获知冀南军区司令部驻在杨庄的消息,日伪赶来的时候, 因路途不熟而绕了个大弯,使军区机关得以顺利转移。   
  又一次,鬼子将杨庄附近的石固村包围后,向杨庄赶来。宋任穷得到消息,立即指挥军区工作人员转移,兵工厂的机器、枪支子弹、金属材料都埋在了地里。宋任穷本人则从墙上拿着耕牛的套子,化装成了农民混在人群中,巧妙地脱离了危险。
  宋任穷在杨庄写下《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书记邓小平主持召开的“温村会议”精神和冀南区党委、军区对敌斗争几年来的工作总结》,涉及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队建设三大方面,这篇文稿后来刊登在《新华日报》上。   
  为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宋任穷组织司令部制定和出台了《冀南公平负担公粮征收暂行办法》,实行减租减息,公平合理负担公粮,优待抗属,改善民生等工作。   
  宋任穷广泛发动军民开展挖地道、挖道沟及改造村形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在杨庄,他亲自带领群众挖地道,仅用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就挖成了从杨庄通向武家河、余庄、尧头等六七个村的地道,总长20多公里。据说,在宋任穷所住的房间里,八仙桌下就有一个地道口。在他精心组织指挥下,仅冀鲁豫和冀南两大战略中心区,就挖道沟25000余公里,有效迟滞了日军的汽车、坦克、骑兵的快速进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