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中推诿扯皮,等着问责吧!
济南市纪委:问谁的责基本明确,待定的是调离岗位还是记过
2015年08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电视问政中的群众代表正在听各部门负责人回答问题。 济南市政府网供图
     本报济南8月10日讯(记者 刘雅菲) 目前,济南的电视问政已过三场。10日,记者从济南市纪委了解到,针对三场电视问政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相关的负责人将被问责,目前问责程序已经启动。
  问环境、问交通、问食药安全,连续三个周日的电视问政,对参与其中的济南各政府部门而言,就像经历了三场大考。工作做得怎么样?有什么问题?相关领导对业务熟不熟?面对镜头能不能跟老百姓说个明白话?通过电视屏幕,全济南市的老百姓已经看得明明白白。
  要上电视接受老百姓考问的,不仅仅是坐在台上的市级部门一把手,济南市民主评议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开展民主评议党风政风行风直播电视问政的通知》规定,每一次问政牵头单位和重点配合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牵头单位对应的各县(市)区、高新区分管副县(市)区长(管委会主任),部门主要负责人等都要到现场。
  三场电视问政下来,也暴露出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问题。在第一场问政中,一个球墨铸铁厂的搬迁推来推去多年搬不动。在第三场问政中,一个烧烤卫生问题的投诉,被踢了六脚皮球,并且从今年5月1日到7月1日,和食药有关的12345工单来回踢皮球,没人接球的就有22件。
  对于这些问政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上述通知明确节目结束之后,各部门要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认真抓好整改,限期办结。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跟踪督查,对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等问题移交市纪委,进行严肃处理。
  严肃处理并不是说说就算了,“对于问政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目前已经明确,肯定有人要被追责。”10日,济南市纪委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需要问责的主要是一些推诿扯皮、整改不到位和一些性质严重的问题。目前已有问题进入问责程序,“问谁的责已基本明确,需要进一步明确的就是问责的程度,看是采取调离岗位还是记过等方式。”

追责让问政 避免“一答了之”
  电视问政,是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上的问责,是“治庸问责”的拓展和延伸,是在操作层面上的考问。试问,官员们如果只是做些“应景”的自我批评,遇到百姓追问就摆出“一低头、二认错、三道歉、四打包票”的标准动作,却不能在畅所欲言之后将问题整改到位,久而久之,只能让电视问政成为“说学逗唱,不过如此”的表演节目。
  电视问政的目的是要真正弄清楚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道路上,为何不能畅通,怎样才能畅通。不可否认,电视镜头下的逼问,也会解决一两件问题。但缺乏问责机制的电视问政,难免有“一答了之”的弊端。必须通过制度设计,将问政与问责紧密结合,问政要动真格,问责要追究到底,问政现场找准的问题要切实解决,使问题不流于形式,让责任部门在台上承诺的“马上就办”真正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打造政府的公信力。
  官员们只有多点担当精神,拿出智慧和魄力,把“虚”的表态与“实”的整改结合起来,在立行立改、监督机制和问责追责上多下工夫,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及时解民之忧、暖民之心,才能让电视问责解决群众现实问题这个初心得以落实。    据湖北日报

提前一月拍短片模拟训练 有部门组织全局干部看武汉电视问政,模拟市民打电话追问
  济南电视问政中,为何有人脸红出汗,有人气定神闲?在看电视问政时,上镜的单位负责人不一样的表现让人感觉好奇。10日,记者采访了相关的单位,探究在电视问政的背后,这些单位都做了哪些准备;问政过后,出现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有单位提前一个月开始准备,还专门拍视频提问题,模拟电视问政的现场。有的组织看武汉电视问政的视频。节目结束后,曝光的不少问题也被迅速解决。
本报记者 刘雅菲 王小蒙 范佳
 幕后准备 “这就像考试在押题,把题型押对就行”
  济南电视问政节目主持人海沫称,“现场播放的短片是绝对保密的,短片由记者前期暗访,不会提前透露给任何人。” 
  要上电视直接面对老百姓,还得是直播的形式,为了防止出现差错,参与问政的单位也是做了充足的准备。要面对什么样的问题,完全是未知数,这给相关单位的准备工作出了一道难题:“这就像考试前在押题,一些太具体的问题肯定准备不到,把题型押对了就行。”一位参与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知道要参与电视问政,就一直在做准备。“前后有一个多月时间”。
  电视问政推出第一期后,部门了解到电视问政现场的流程。随后,根据流程中播放暗访短片、接听热线、现场观众反应、网友反映的几个环节,他们采取相同的形式,布置一个会场当场向各局长、处长发问。“我们自己出去拍暗访片,自己模拟市民打入电话,就是为了有一个真实的环境,也让领导了解问题。”
  还有的单位在准备的时候以问题为主。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有的时候领导并不一定了解最具体的一些问题,因此他们也想了个办法:“我们把近期接到的12345的工单都梳理了一遍,看工作中有何问题,是否解决了,并让领导了解这些问题。”
  记者了解到,还有一些单位不仅看济南电视问政,还找出问题和问责更加火辣的武汉电视问政来学习。在长清区食药监局的网站上,7月27日就发布了这样一则信息,全局的机关干部都坐在一个会议室里共同收看。

 台上表现 不是直接回答问题而是寻求谅解
  经过三场电视问政,出镜回答问题的负责人,回答的情况也是不尽相同。有些表现出对业务很熟练,有的则显得有点生疏,有的被问得一脸尴尬,也有的则被问出一头汗。
  “我就感觉,这些领导回答问题的时候,特别容易跑题。”看完了三场电视问政,市民王女士有这样一个感受。记者注意到,在问政的过程中,有多次在主持人或者市民提出问题后,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没直接回答,而是对工作的大概进行介绍,或是仅仅对发生的问题进行解释。
  对此,作为第二场点评嘉宾的山东省委党校副校长孙黎海说,“从官员们在现场的表现来看,还存在一些欠缺,主要是对电视问政形式不适应,以及回答问题的传统观念突出。”从现场来看,老百姓最想看的是官员们在现场直接解决问题,而参加的官员希望通过自己的解释来获得老百姓的谅解。“有些官员很紧张,他们必须直面问题而无研究过程。如果对工作有底气,那就没什么好紧张的了。”
  海沫认为,这也可以理解,观众可能只是看到台前一把手们的表现,期待问题可以当场解决,“但理性来看待,领导们也要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下台反思 “从里面学该用什么角度和态度说话办事”
  现场播放自己负责部门的暗访短片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当场外观众打电话反映关于长清一处动物油提炼的问题时,坐在观众席最后一排的长清区食药监局局长刘道辰回答该问题归谁管时说“归相关部门”,这一说法让观众笑场了。10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道辰表示,“在现场我没想到会被提问,这些问题之前也没法猜,比较紧张,之前没有参加过这种形式的问政,回答问题比较少。”
  济南市不愿透露姓名的一部门负责人在问政时,也坐在场上五位一把手后方,虽然并没有回答问题,但是那天的经历让他记忆犹新。“节目一开始就很紧张,特别是播到与我这个职能部门相关的问题时更紧张,也一直在脑子里一遍一遍地想该怎么回答。”对于该如何回答,他也有很多顾虑:“我也知道老百姓喜欢听现场的保证,但我真的不敢当场承诺,因为有些工作牵扯到人,那变数就很大了,如果承诺了却做不到,让老百姓说政府说大话就更不好了。”
  对于没有参与到电视问政中的官员,也有自己的收获,济南一市级单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看电视问政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从里面学学到底该用什么角度、什么态度说话办事。”

 整改措施 节目结束后马上整改,不少事已见成效
  电视问政,老百姓想看的不仅仅是官员的脸红出汗,更想看到的还是问题的解决。
  在第一期电视问政中,球墨铸铁厂推来推去搬不了,在问政后的第三天,济南市的有关部门就坐到了一起,对于搬迁资金卡壳等问题,研究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在第二期电视问政中曝光的堤口庄路违规划车位收费,并且整改之后一切照旧的问题,在问政之后得到了真正整改。问政后的第二天,堤口庄北路上,市、区两级停车办负责人及区停车公司、交警大队、辖区办事处等相关负责人现场办公,并且确定停车收费先暂停,是否保留车位根据民调再确定。
  到了第三场,整改的速度再次提升,9日上午曝光王舍人养泔水猪的问题,下午历城区王舍人街道办事处联合区畜牧局、城管局、食药局等相关部门到现场进行了处理,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但面对这些整改,孙黎海也有一些担心,发现问题就整改是很好的,但是整改不要仅仅就问题改问题,最重要的还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这一类问题都解决掉,并让它们以后不再发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