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难忘的军旅情
□五莲县法院办公室古立山
2015年08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06年,我从部队转业,按计划分配到五莲县法院,离开部队的日子将近十载,但我与于班长在风雪中的合影,却完美无缺地珍藏在我的像册里。因为它见证着我的那段战友情、军旅情……
  于班长是安徽人,比我早当二年兵。他身材魁梧,皮肤微黑,朴实的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笑容。我与于班长的友情缘于雪,浓于雪中。
  新兵下连后,我与于班长一同被选送到师司训基地培训,恰巧又被分到一个班。师司训基地位于六盘山脚下的固原市,固原与西吉、海原被人们简称“西海固”,不仅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而且气候条件也特别异常。
  阴历的八月十五刚刚过去没几天,第一场大雪就迫不及待地降临了。刺骨的寒风卷着鹅毛般的大雪,铺天盖地而来,大片大片的雪花抽打在营房的门窗上。由于部队尚未开始取暖,室内气温下降得很快,几乎到了零度。我因为未带棉皮大衣,睡觉时尽管紧紧裹着棉被,还是冻得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正愁这一夜如何度过时,忽然觉得被子重了许多,暖和多了。睁眼一看,于班长把自己的棉皮大衣盖在我身上了。我小声说,于班长……于班长向我摆摆手不让我说话。目视着于班长的那件棉皮大衣,忽然觉得一股暖流涌入心田,眼眶也不知何时变得湿润了。
  司训队毕业后,我们回到原部队,又被分到同一连队。就在我们回到原部队二周后的一个星期天,入冬以来第一场大雪不约而至。刺骨的寒风裹着片片雪花飘下,不多时,大地像铺了一层白色的地毡。这时,团紧急集合号突然响个不停。十分钟后,全团列队完毕。团长宣读了军区的紧急电令,军区命令我们团全员额全装备紧急出动,晚饭前在甘宁(甘肃、宁夏)交界处的一所学校集结待命。
  冰凉刺骨的风雪中,我负重20多公斤的装备随部队艰难前进。由于缺少冰雪天气的行军经验,刚刚走了不到二公里,就跌倒了好几次。于班长见后,把我扶起,取过我的枪挂在自己身上,耐心地向我传授冰雪天气的行军要领。他说,在这样的路况下行军,身体就向前倾斜,前脚指要有意识地弯曲,步伐要小,但要快,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持身体的平衡,又能加快行军速度。我按于班长讲的要领行走,果然奏效,再也没有摔倒。
  路程走了刚刚过半,就觉得两眼直冒金花,两腿像灌了铅似的,疼痛难忍,再也不想向前迈一步。心想,反正后面还有收容车,实在不行就上收容车。于班长好似看透我心思似的,取过我的背包后,诚恳地对我说,困难不可怕,只要鼓足勇气,一定会战胜它,我相信你一定能行。于班长几句简短而又朴实的话语,像感情巨大的冲击波又一次撞击着我的心扉,激起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于班长的搀扶下,我振作精神继续前进。团宣传股王干事抓住风雪中于班长搀扶我前进的瞬间,用照像机留下了这难记忘的一幕。
  时光荏苒,十八载的军旅生涯如同弹指一瞬间,军营中件件鲜活的往事被无情的岁月磨蚀得依稀朦胧。我的那段战友情、军旅情却时常令我魂牵梦萦,缠绕着难以割舍的缕缕情丝,打起了难以解开的情结。  
  本报记者 王裕奎 整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