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纠偏”,人民币最多贬值10%
经济向好外汇储备充足,支持汇率稳定
2015年08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8月11日上午,央行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增强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此后的两个交易日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和即期汇率都连续暴跌,人民币汇率两天跌下3.5%左右,而且一些亚洲国家的汇率市场也受到波及。记者采访业内专家了解到,央行此举是主动性纠偏,释放来自出口贸易和美国加息所带来的压力。而目前,尚不存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基础。

  本报记者 张頔                    

其他都贬值只有咱没动 人民币币值严重高估
  “这种变化是汇率改革的必经之路,汇率下跌也是正常的调整过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秘书长王元龙认为,在央行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市场汇率应当围绕汇率中间价波动,此次调整做市商报价,提高了中间价报价的合理性。
  11日、12日连续两天的人民币汇率暴跌源于央行在本周一上午做出的一项报价制度改革——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中间价可以简单理解为人民币的“基准汇率”或“官方汇率”,往往被市场视作央行的“意志”,其是体现人民币购买力的核心指标,央行每天上午会公布这一数据。与中间价相对应的,是外汇市场上随时变化的即期汇率,它更能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变化和市场预期。这样的机制变动,可以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
  即期汇率此前并不在做市商每日报价的范围内,所以,人民币汇率经常出现中间价与即期汇率走势大幅偏差的情况。但现在中间价就要体现市场走势了,于是8月12日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相对8月11日中间价贬值了1.6%,就是报价市场化的体现。
  记者梳理发现,经济学家们普遍支持央行这一政策,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分析,这是技术层面的变化,主要目的是解决过去一段时间中间价与市场汇率持续偏离的问题。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甚至称,让市场主导人民币汇率,这是其迄今为止所见到的中国经济最明智的政策。
  而中信证券资产管理部研究总监邓海清认为,人民币大幅贬值的根本原因在于,纠正人民币币值高估。随着2014年下半年美元指数显著走强,全球货币相对美元均出现大幅贬值,而人民币并未贬值,存在严重币值高估。本次贬值,是对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人民币高估进行修正。

中国这样的经济体 汇率支撑是实体经济
  连续两天的汇率暴跌是否会开启人民币的贬值通道呢?针对市场的疑问,央行在12日解释说,从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看,当前不存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基础。
  央行给出的理由是,近期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向好,我国仍将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而且2015年前7个月货物贸易顺差达3052亿美元,再加上外汇储备充裕。这是决定外汇市场供求的主要基本面因素,也是支持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基础。
  “虽然这两天汇率下跌得很厉害,但释放的都是从去年年中就开始积累的贬值压力。”在一家国有银行上海分行长期从事外汇结算的郝斌介绍,从2014年二季度以来,美元就进入升值通道,这引发了多国货币贬值,欧元、卢布、瑞士法郎的贬值幅度都不小,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却保持稳定,并没有连锁贬值。
  人民币保持不贬值虽然稳定了汇率,但给出口造成了不利影响,而且也与市场预期出现了一定偏离。所以这次报价改革,让市场上的贬值预期有了释放出口,于是出现汇率暴跌。“汇改的目的是让中间价和即期价相统一,所以经过几天调整后,汇率还是会平稳运行,并不会进入持续贬值的通道。”
  郝斌说,对于中国这种体量的经济体,汇率的支撑是实体经济,这和美国一样,经济复苏了所以美元升值。所以只要中国不发生系统性的经济危机,人民币最多出现8%—10%的贬值,之后就会回归正常。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