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牺牲的兄弟比咱就是在天上呀”
68年后再相聚,袁永福与老战友相约活百岁
2015年08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2:30,阔别68年后,袁永福(右)和滕光义(左)在沂水相见。
  早晨7:30,出发前,袁永福老人(左)和儿子准备当年的资料。
  13:10,滕光义满是伤痕的手臂勾起两位老人对残酷岁月的回忆。
  15:00,两位老人在沂水作别,临行前行了一个简单的军礼。
     8月12日,在省城公交车登广告寻战友的88岁的袁永福老人,在和91岁的老战友滕光义阔别68年后,终于在临沂沂水再次见面了。一见面,老哥俩就聊了起来,当年的战友、战斗中的小插曲……关于战争岁月的话题,老哥俩怎么都聊不完。

文/本报记者 刘雅菲 万兵  片/本报记者 戴伟         
  “没想到他还能活着”
  12日一早,袁永福老人穿好刚刚洗过的白衬衣和裤缝笔直的军装裤,满头银发梳得一丝不乱,还将外出的行李和准备好的礼品放在了门口,一切早早收拾妥当。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他将在这一天与分别了68年的老战友滕光义(袁永福之前回忆为滕广意)再次相见。
  “没想到他还能活着,听说他还在世我太高兴了。”一上车,老人就开始回忆起了他脑海中的滕光义。“我们俩当年很熟,经常见面。他当年是在单县受的伤,那时候是八月,在一片高粱地里,一个炮弹落下来,把他炸得浑身是伤。”袁永福说,“我送信的时候听说他受伤很重,当时医疗条件差,天气又热,我一直以为他牺牲了。”
  “也不知道他现在生活得怎么样”,路上,沉默了许久的袁永福突然说了一句。
  听到记者向他介绍,滕光义现在是退休干部,居住在县城,由几个孩子轮流照顾时,他说:“太好了,那他的生活肯定是有保障。他当年长得挺好看,四方脸,他的孩子肯定也长得漂亮。”
  快到沂水时,面对连绵不绝的群山,袁永福的话也多了起来:“我在这里打过仗,这里的每一个山头都有名字。”
一起唱战歌,热聊烽火岁月
  接近中午时记者一行方到,下车后离滕光义居住的房子还有一段距离,老人的家人早早地迎了出来。
  袁永福下车后,先整理了一下衣服,脚步明显快了起来,把年轻人都落在了后面。在屋里的91岁的滕光义听到声音也坐不住了,连拐棍都没有拄就迎了出来。一见面,两双手就紧握在了一起。“没变样!没变样!”袁永福嘴里念叨着,滕光义激动地嘴巴张了张,一句话都没说出来。
  直到进屋坐下,俩人的话匣子才打开。“小袁,我记得他,当年我们都喊他小袁小袁的,我们当年很好呀。”滕光义早就想起了这个跟他并肩战斗过的小袁,女儿原本想见面当天再告诉他老战友要来,但最后还是没忍住,11日就告诉了父亲这个好消息。
  没有一句客套话,两位老人像68年前分开前那样熟络:“你记得咱们在青州打的那一仗吗?当时小鬼子把咱们整个二连都包围了。”“记得,咱在那可吃了一个大亏,整个特务连都没了,真是可惜了。”
  “你还记得咱们连里有个小康吗?”“记得呀,后来他怎么样了……”
  两位老人的话题一直围绕着当年一起并肩作战的那些事转。与跟他人介绍这些往事不同,两位老人越说越来劲。说着说着,他们还想起了当年一起唱的一首军歌。“我这个人就是内向,说话还可以,唱歌根本就张不开嘴。”虽然这样说着,滕光义还是跟袁永福一起哼唱了起来:“十八集团军,那是真正好,吃的是煎饼,穿的是干草……”。
  “这些事,我父亲在家从来都不提,今天这是第一次说这么多。”滕光义的儿媳妇说。
“等凉快了,老大哥到济南来”
  虽然袁永福老人因为感冒一直在咳嗽,但是他不忍心浪费时间,抓紧一切时间跟老战友聊着过去的那些事,一直没有停下。
  “当年下着雪,我们从这里出发去打莱芜,当时老百姓都给我们送红鸡蛋。当年我负伤,有一个左妈妈一直照顾我。”在袁永福心中,沂水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在滕光义心中也有一个愿望:“我现在身子骨还行,我看小袁也挺好,我就想着去当年战斗的地方看一看,看看我们的那些老房东。”
  三个小时的相聚,太短,老哥俩还有说不完的话。在分别之前,下一次见面的时间都约定好了。“等凉快了,老大哥到济南来。”袁永福说。
  “与当年牺牲的那些兄弟比,咱们这就是在天上呀,咱们得好好活,都活到100岁。”袁永福说。
  滕光义答应着,与袁永福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临别时,两位经历过战火血雨洗礼的老人,用一个军礼向对方作了无声的告别。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