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警方通报,今年来诈骗案件同比增长一半多
被骗者七成为20-35岁人群
2015年08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诈骗案受害人年龄分布示意图
     11日,记者从德州市公安局获悉,近年来,诈骗案件正呈快速上升趋势,仅今年1-7月份,德州市110报警平台共接诈骗类案件366起,同比上升54%,涉案金额1197余万元,同比上升136%。而诈骗手段更多的是利用网络和手机,也因此使受骗者中年轻人越来越多,占到绝大多数。
本报记者 刘潇 通讯员 王强 李杰 
    ●诈骗案诈骗金额近年来都大幅增长
  据德州市公安局统计数据,今年1-7月份,德州市110共接诈骗类案件366起,其中,涉网络诈骗152起,案值602余万元;涉电话诈骗96起,案值341余万元;涉短信诈骗51起,案值111余万元;面对面实施诈骗38起,案值104余万元;涉盗刷银行卡诈骗23起,案值31余万元;涉广告诈骗6起,案值8万余元。总涉案金额1197余万元,同比上升136%。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诈骗手法不断升级,诈骗窝点更是遍布全国。就全国而言,2014年全国通信信息诈骗犯罪发案50余万起,比2013年多出约20万起。近几年来,诈骗案件更是呈现出高速增长的严峻态势,受害对象几乎遍布社会各个阶层,对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危害。
  ●有6类诈骗方式,20多种诈骗手段
  目前,诈骗类案件以网络、电话、短信、广告、面对面、盗刷银行卡六大类为主,其中网络诈骗和电话诈骗高居前两位,分别占总量的42%和26%,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的最主要手段。   
  据悉,六大类诈骗方式隐藏的诈骗手段为20多种,其中,以虚假中奖诈骗,“猜猜我是谁”诈骗、购车房退税诈骗、发布低息贷款信息诈骗、“高薪招聘”诈骗、盗用QQ号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假冒银行网站诈骗和网上购物刷淘宝信誉类诈骗等9种手段较为常见,伪基站、网络改号软件、钓鱼网址、木马病毒等高科技手段的利用也是层出不穷。“诈骗手段翻新速度越来越快,呈现更加隐蔽化、智能化的趋势。”公安人员介绍。
  ●诈骗常依赖网络,被骗者年轻化
  据今年1-7月份全市网络诈骗案件数据显示,受骗人员中,男性72名,平均年龄32岁,女性80名,平均年龄30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类案件受害者20-35岁占到了70%(见上图),受骗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
  “他们常见的被骗方式有网络购物诈骗、冒充QQ好友诈骗、网络兼职刷信誉诈骗、冒充特定行业机构诈骗、通过QQ诈骗公司会计、发布中奖信息等。”公安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对于受骗对象低龄化问题,公安人员介绍,这并非因为年长者或老年人不好骗了,而是因为当前的诈骗主要是依靠网络和手机实施的,而智能手机的使用则以中青年为主。
  ●QQ上冒充领导的诈骗大案近来频发
  以近期三起QQ诈骗案件为例可以看到,受害者年龄不大却造成重大损失。
  5月14日,某公司职员李某收到王某的好友请求,李某验证通过之后,误认为该QQ号为董事长王某,后按“董事长”指示给丁某先后四次转账,共计138.3万元;6月19日,某公司出纳李某按照“公司副总毛某某”的QQ指示给一个名叫黎某的建行账户汇款100万;7月1日,经济开发区某印刷公司职员曹某伟登录公司公共QQ号期间,该公司“法人代表”向曹某伟索要公司职员通讯录电子版一份,后来此“法人代表”联系该公司财务人员杨某楠,使其按相关指示以货款需要支付为由支付41万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