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改两年山东交出答卷
金融业增加值两年增长近四成
2015年08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13年8月颁布“金改22条”后,山东省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有力度、有突破的改革措施,山东全省金融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1936.11亿元,提高到2014年的2692.55亿元,增长了39%。今年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503.5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06%,提前达到了我省“十二五”规划目标。

  本报记者 张頔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已占全国四分之一
  金融改革的一个重点方向就是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在银行借贷等间接融资之外,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
  目前我省已与国内所有证券期货交易所、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及香港、新加坡等境外证券交易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2014年,我省股票、债券两项直接融资达到3918.3亿元,是2012年的2.16倍;今年上半年为1707.5亿元。
  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企业分别达到250家和196家。齐鲁银行成为全国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城市商业银行。鲁证期货于2015年7月7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这不仅是香港市场上第一只以期货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也是山东金融机构第一家境外上市公司,实现了山东金融机构境外上市“零”的突破。
  我省已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19笔,累计融资66.5亿元,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四分之一。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试点步伐加快,累计备案企业123家,发行87家,募集金额117亿元。

●民间融资机构县域覆盖率92%
  按照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的意见》,我省正积极构建上下贯通、条块结合、完整覆盖、运行高效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目前全省17个市、137个县(市、区)已全部独立设置金融工作机构,并加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牌子,承担地方金融监管职责。
  2014年年底出台的《山东省民间融资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各级金融办的职责边界,我省正组织全省的民间资本管理机构分类评级工作,力争客观准确地评价民间资本管理机构,为科学合理地实施分类监管提供依据。
  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的背景下,截至2015年6月末,全省共成立民间融资机构737家,注册资本368.41亿元,县域覆盖率92%。其中民间资本管理机构640家,累计投资626.89亿元。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机构97家,注册资本3.30亿元,累计登记资金需求54.95亿元,累计登记资金出借32.12亿元,成功对接26.50亿元,对接成功率82.50%。
  民间融资机构的规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实体经济的发展。在降息降准的大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全省一般性贷款平均利率为6.86%,同比下降0.66个百分点,为2012年7月以来最低水平。

●28家交易市场上半年完成交易450亿元
  为了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作用,金改两年以来,山东省各类交易市场建设发展规范有序,要素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今年上半年,全省交易市场实现交易额450亿元。
  交易市场主要包括两类,即权益类和大宗商品类,我省纳入地方金融监管的是权益类和大宗商品类当中的中远期市场。目前,我省权益类交易市场共23家,交易品种覆盖企业产权、股权、债权、农村产权、海洋产权以及文化艺术品、金融资产、能源环境等权益领域。
  开展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大宗商品交易试点的市场有5家,交易品种分布在农产品、化工、能源等多个行业,包括铁矿石、焦煤、大豆、板材、螺纹钢、石油产品等。
  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是全国重要的、较有影响的区域性股权市场,是山东省着力打造的股权市场,也是全省权益市场建设的重点和亮点。目前,该市场挂牌企业达491家,市值超过300亿,实现各类融资190亿元,各项指标均比两年前翻了一番。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