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广场舞、吃烧烤喝啤酒、逛商城、摸“知了猴”……
夜晚的商河,一起嗨起来!
2015年08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夜晚的商河灯火通明。
  30元在夜市上买个裙子美美哒。
  没事去超市凉快一下也不错。
  晚上人民公园的广场舞。
   文/本报记者 李云云 片/郭永路
人民公园:早被各种舞曲占领了
  无论白天温度几何,夏日夜晚的人民公园总给人丝丝凉爽的感觉,倘若习习凉风吹动层层树叶,更是别有一番风味。不过,无论风吹树叶的声响多大,在人民公园里铁定是听不到的,人民公园早被各种舞曲占领了。
  如果你单纯认为人民公园只有广场舞,就大错特错了。《最炫民族风》、《小苹果》这类神曲早就是过去式了,在人民公园的南面,有三五个市民跳起了民族舞,与其对应的是北边的交谊舞。65岁的张女士是广场舞的常客,她的队伍在公园西侧靠近商中路的地方,每天吃了晚饭,就准时来到广场内。至今她不知道队伍有多少人在跳,用她的话说,“每天来来往往的太多,谁也记不住谁。”
  在张女士的队伍中,有不少上了岁数的男士,这些人起初是陪老伴跳舞,渐渐也学会了一招半式。67岁的李先生跳广场舞有一年了,至今仍记不住一套完整动作。李先生说:“跳得好不好不重要,身体锻炼好了,目的就达到了。” 
  随着暑假的到来,人民公园南侧入口的儿童游戏专区人数正在增多,人工湖周围领着孩子散步的家长也有所增长,但是这些还不足撼动跳舞队伍的主体地位。人民公园早被各种舞曲占领了,不过人民公园幸福的烦恼就是“舞曲太多,容易听混了”。孙先生就整天抱怨“跳着跳着就跟不上节奏了,再仔细一听,原来是隔壁队伍的舞曲。”
兴隆街夜市:30元买个裙子美美哒
  兴隆街与明辉路的交叉路口,成了不少摊位的根据地。美味的肉夹馍、麻辣烫让人垂涎三尺,各种精致的小饰品和工艺品让人流连忘返,豆角香瓜等应季瓜果蔬菜也让人直呼新鲜,三五十元就能买到合适的衣服更让不少购物狂感觉美美哒。 
  晚上7点之前,各摊主早已摆好摊位,手里的大喇叭是他们招揽客人的必备武器。“香瓜,十元八斤了”、“各种手工艺品十元一件,十元一件了”,各种叫卖声总能为摊位吸引客源。一直在夜市摆摊的王女士从不用喇叭,也从不叫喊,她觉着“想买的自然来买,不来买的也强求不来”。与周围的摊位相比,她的生意还不错,这也更坚定了她从不用喇叭宣传的信念。 
  25岁的李女士是夜市上的常客,她的睡衣、拖鞋、小笔筒都是在夜市上淘的。7月5日晚上,她在夜市上花30元买了一件短裙,6日上班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穿上了。同事问她“你这衣服在哪买的,得一百多吧。”这激发了她的购物欲,6日晚上又来买了条短裤。 
  对于消费,她有自己的看法。她说:“衣服不能看价格,适合自己的最重要,我可以买上千的套装,但有时花30元买个裙子心里也美美哒。”
烧烤摊:有串有酒才叫生活
  夏日夜晚,商河最热闹的要数各个摊位了,哪个主干道上没三五个烧烤摊位,都不好意思在商河立足。青年路、明辉路、彩虹路、银河路……每隔三五十米就能看到一个烧烤摊。商河的烧烤摊比较安静,很少像新疆烧烤那样喊两嗓子“羊肉串来,羊肉串……” 
  随着羊肉价格的增高,外加上市民担心羊肉的真实性,因此近几年羊肉串不再是烧烤摊上的主角。为了迎合更多人的口味,烧烤摊上增添了鱼豆腐、鱿鱼圈等受年轻人追捧的食材。来吃串的几乎都是周围的市民,大家都基本不开车,为的就是喝两瓶啤酒。 
  在彩虹路上新开了一家“老兵大锅菜”,烤串的师傅是名退伍军人。小院内也贴满了五星、镰刀等装饰品,外加上传菜的服务员都身穿迷彩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刚刚开业,就创下了一晚20桌的纪录。那晚老板代先生算了算,扦子就用了上千根,啤酒卖了200多瓶。代先生说:“来吃串的,无论男女都得喝点,有串有酒才是生活。”
  来吃饭的张先生说:“三五个朋友出来吃串,吃的是气氛,夏天不出来吃两回串,能叫过夏天吗?”
商场超市:不买东西,吹吹空调也不错
  相比全天的各个时段,晚上是商场和超市人最多的时候,无论是中润时代广场还是百货大楼门口,都摆满了电动车。自从入夏以来,市民邢女士雷打不动每周三、周六逛两次超市。邢女士说:“白天太热了,晚上来买点生活必需品。”
  4日晚上,记者在中润时代广场看到,二楼的夏装区,三楼的食品区挤满了前来购物的市民。听工作人员介绍,荔枝是最近几天最受欢迎的水果,上百斤的荔枝没多久就被大家抢购一空。邢女士来得稍晚一些,荔枝摊上只有零星被挑剩下的几个小荔枝,她只能无奈地说:“下次早来一会儿才能买到。”
  除了像邢女士这样的购物者,还有很多只看不买的“过客”。家住县医院附近的杨先生就喜欢晚上去百货大楼里面逛逛,但很少买东西。每个楼层逛一遍,逛完回家洗澡睡觉。杨先生说:“每天都来,哪有那么多东西需要买,在家太闷了,来这吹吹空调也不错,还给家里省点电。”
大小树林:摸个“知了猴”当下酒菜
  每年的7月中下旬,商河县城区内的各个树林里,聚满了来摸“知了猴”的人。人人都拿着手电筒每棵树上来回照,短短十分钟内估计每棵树得有三五个人经过。每当这时,谁能摸到“知了猴”,那就显得尤为珍贵了。
  省道316沿线,西外环周围的大小树林是商河市民最常去的地方。6日晚上,冯女士和丈夫张先生早早就来到了东外环附近的小树林。找了一个多小时,收获不小,摸到了20多个知了猴。在多数人眼中,摸“知了猴”重要的是享受过程,享受突然间发现的惊喜。张先生笑称:“今晚上没白来,明天的下酒菜有了。” 
  在商河,大家对于“知了猴”的称呼有所不同,有的叫“老牛”,有的叫“爬爬”。听老人说,以前没肉吃的时候,就摸“知了猴”解馋,那时候一晚上能摸到上百个。87岁的李先生说:“我小的时候,一摸一大把,哪像现在孩子们出去一晚上才摸十个八个的。” 
  李先生的孙子说:“摸多少不重要,就当出去散散心了,夏天虽然天热也不能老宅在家里,晚上趁着天凉快,出去逛逛也不错。”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