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午,77例外伤患儿就诊
暑期以来,烟台小儿外伤患者骤增
2015年08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8月12日讯(记者 孔雨童 实习生 李秋霖 通讯员 叶杏) 进入暑期以来,小儿外伤患者骤增。记者从烟台山医院了解到,今年7月份,小儿骨科门诊最高曾创下一上午77例的纪录。
  12日,在烟台山医院六楼小儿骨科,31床的10岁小朋友大鹏(化名)正在住院治疗,因为几天前调皮去粘知了,大鹏从三四米高的台子上踩空,造成右手肩膀肱骨、肘部尺骨、手部桡骨三处骨折。还有12岁的男孩小磊(化名)此前来烟台看海,在海滩上玩耍时左脚大拇指不小心被酒瓶碎碴刺进三厘米,家长不得不送他到烟台山医院做了清除微创手术。
  烟台山医院小儿骨科主任慕明章介绍,小儿外伤发病率从7月13日放暑假开始明显增加,今年7月骨科门诊最高曾创下一上午77例的纪录。“平时平均一天门诊在40例左右,昨天一上午就有50多例,8月9日一上午有58例。”慕明章说,多数意外发生在5-12岁的孩子身上,这个年纪的孩子身体素质比较弱,辨别危险的意识也比较差,正是贪玩的年纪,容易发生事故。
  “7月就连手术都达到了123台,手术并不是每天都能安排,平均下来每天都有十几例手术,这是不是该引起父母的重视了?”慕明章提醒道。
  据介绍,暑期外伤发病案例骤增,有以下几种情况:粘知了、踏滑板、玩滑轮、去海边意外割伤等。
  医生提醒,儿童在玩滑板之类具有危险性的运动、娱乐时,必须带好护腕、安全帽等保护装备;在海边、海水浴场等地玩耍时,保护好孩子的安全,自觉将垃圾带走,不乱扔酒瓶,易拉罐拉锁等,同时做好自我保护。
如何急救?
  意外,并不是每次都能避免,掌握一些急救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慕主任介绍了这样几条措施,最简单的一个流程叫作“二通二止二抗”。
  所谓“二通”,是指意外发生后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循环系统通畅;“二止”是指止血、止疼;“二抗”是指处理完毕要注射抗生素和破伤风疫苗,当然,最后一步最好是在医院进行。对于骨折、错位之类的骨伤主要应进行制动、固定和止血,然后迅速送往医院就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