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公布第二季度食品抽检结果
得利斯家乡肉丸不合格
2015年08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8月12日讯(记者 赵松刚)10日,潍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第二季度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抽检结果,共对741个批次的食品进行监督抽检,经检测发现不合格样品4批次,其中有3批次样品来自潍城区的两家农贸市场,都是散装产品。 
  近日,潍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官方网站公布了2015年第二季度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抽检工作的检测结果。此次抽检抽样场所为城区3家农贸市场、市区7家规模较大商场超市及寿光1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对肉及肉制品、食用植物油、水产及水产制品、蔬菜及蔬菜制品等26类重点食用农产品和食品品种,共计741批次进行了监督抽检。  
  记者注意到,本次抽检的不合格产品中,一共包括来自3家单位的4个批次的食品,其中是1个批次为预包装食品,其他3个批次则全部为农贸市场内的散装食品。不合格的预包装食品为寒亭某超市内销售的200g/袋的得利斯家乡肉丸,抽检结果显示不合格项目为过氧化值不达标。
  3个不合格的散装食品来自潍城区内的西关和南门农贸市场。包括潍城区西关农贸市场的宏达干货店内抽检的两种食品,其销售的散装茴香粉的抽检结果显示,不合格项目为含有铅成分。另外在该店销售的散装糖蒜中,检测出苯甲酸,也属于不合格项目。此外,潍城区南门农贸市场的散装五香萝卜中也检测出了苯甲酸。 
  记者了解到,铅及其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食品中含有的铅成分过多,进入机体后会对多个系统产生危害。在食品中滥用苯甲酸,会对人体肝脏产生一定的危害,引起慢性苯中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白细胞减少,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致癌。 
  记者发现,虽然本次抽检的不合格产品以农贸市场的散装食品居多,但本次抽检的农贸市场中,潍坊市最大的菜篮子南下河农贸市场内抽检的海米、猪肉等多种食品,抽检检测没有发现不合格问题,表现良好。对本次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经营者,潍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已通知其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依法组织查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