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果园里,杂草也能“创收”
不除草、不施肥、不打药,普集镇一果园走上生态循环之路
2015年08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果园检查红梨成熟情况的高兆生。
     一到雨季,农田里的草和害虫总是除不尽,让不少农民伤破脑筋。而位于章丘市普集镇焦家村有这样一处果园,园子里的果树不用除草施肥,也不用打药浇水,园子主人只等着摘果子就可以了。近日,果园主人高兆生带记者参观了他的无极果树种植园,并讲述了他的创业故事。
  文/片 本报记者 石剑芳  
不顾反对舍弃铁饭碗
返乡当起农民

  “我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在杏林水库里摸鱼,在乡野间捉小鸟、养蝴蝶。我十分崇尚庄周文化,向往他的天人合一、清静无为的逍遥生活。”今年38岁的高兆生原本是济南一家大型炼油厂的一名正式工人,但是一直向往野外自然的高兆生在车间里呆不住。一天他在工厂附近闲逛时,从一位退休老干部那里学会了养鸽子,并从老干部那买了几只种鸽,悄悄回到从小生活的家乡。
  当时高兆生的父亲正在住院,家里人和工厂的同事都没在意高兆生的去向。直到厂区工作人员打电话让他去上班,家里人才知道他悄悄回老家了。“你如果放弃这个铁饭碗回家种地,往后再也不要见我了”高兆生的母亲十分生气。但高兆生仍然坚持在村里承包了2亩田地,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那年的他才21岁。
地里野草也能创收
果园走上生态循环之路

  往往创业的路不是那么一帆风顺,高兆生养过鸽子,种过食用仙人掌、百合,也种过药材。养殖鸽子时期,最贵能达到200元一对,低谷时期才5元钱一只。虽然也赚了些钱,但大都因为市场不景气、选种不好无法成活等原因失败了。又回到工厂上班的高兆生半年后,还不甘心。于是,多方考察后从郑州果木研究所引进了一批新西兰红皮梨树。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果园里杂草疯长,梨树叶也被虫子吃光了,这又给高兆生出了一个大难题。
  碰巧,一次偶然的机会高兆生看到了一条养殖蚂蚱的短信。他心想自己从小就经常养蚂蚱,管理起来十分简单,还能把果园里的草割了喂蚂蚱,一举两得。但是梨树上的害虫问题还没解决,于是高兆生想起了山东农业大学昆虫专家刘玉升教授讲的生物防治技术。刘玉升教给了高兆生很多生物防虫的方法,并鼓励他发展一项无农药生物循环种植模式。
不施肥、不打药
坐等果熟、野兔肥

  经过刘玉升的指导,高兆生摸索出了一套农业自然循环理论:种植园中种植果树,自然生长的杂草喂蚂蚱,养殖的螳螂放在梨树上吃昆虫。再把野兔放入园中吃草控制杂草疯长,然后粪便又能营养果树。同时,高兆生还有选择性地引种了一些中草药,地面上的草木可以吸引昆虫,增加了“小生态”的完整性。“不除草、不施肥、不打药,并通过整个生态的建立存续水源,我要做的工作就只有摘果子跟网捕野兔了。”高兆生自信地说。
  目前,高兆生无极果树种植园内的野兔和树上的新西兰红梨已经有了可观的收益。
  当记者问他,17年来因为坚持返乡创业,亲人不认可、自己一直单身会不会后悔。高兆生抬起头望向果园坚定地摇了摇头:“想想现在果园的成功,一切都值了。” 。
  据高兆生介绍,下一步他要给园区的有机产品注册品牌,扩大野兔驯养规模或与大的生态园区开展合作,并邀请专家教授整理论证自己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有机发展的这一新兴自然内循环种养模式,加以推广,让这一模式早日在广大农村发挥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