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在阳光100国际新城举行的爱心义卖现场。 本报记者 时培磊 王小蒙 摄
本报记者 王小蒙 时培磊 实习生 于成军 马丽琳
在齐海(化名)看来,大病致贫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为了帮助这些患重病的人,齐海走上了策划爱心捐助的道路,但这种方式在很多捐款人看来不能接受,齐海因此也不愿“抛头露面”,他认为,这种方式永远不可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不愿提及的身份
22日在阳光100国际新城举行的一场募捐现场,活动的发起人齐海当众讲了几句话。现场的居民们不知道的是,这位“专业个人爱心人士”还有另外一重身份。
齐海是上世纪70年代尾巴上的人,在莱芜一家单位工作之余,一直奔波在为重症患者募捐的路上。22日双胞胎母亲的义卖活动结束后,23日他又去泉城路筹划另一场募捐。
现在,齐海的手头上有六个需要帮助的患者。“帮助一个病患家庭怎么也得花一个多月的时间,最长的一个病患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了。”自2000年帮助第一位病患以来,15年的时间里,他走遍山东各个角落,直接或间接帮助过很多病患家庭。
齐海每天工作之余,会坚持浏览网站、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与常人的关注不同的是,他会专门留心一些国内外爱心救助的方式,必要时留作参考素材。这,正是他另一重身份的需要。
齐海所做的工作,并不是自掏腰包直接捐助病患家庭,而是帮助他们引起社会关注,为这些家庭想“好办法”,从社会中筹钱。在普通的义卖、捐献活动之外,他不愿提及的,是发现一些点、“策划”一些事件,从而引发媒体的关注。
□“地瓜妹” 让他浮出水面
多年下来,齐海积累了自己的人脉和圈子。从事过宣传工作的他,最懂得如何发掘引人关注的点。2014年12月,一则“卖地瓜舍身救白血病哥哥”的消息在网上传开并引发大量媒体关注,十多天的时间里,“地瓜妹”就凑够了30万元的手术费。
鲜有人知的是,这件事正是在齐海的“策划”下完成的。“我帮她出了个主意,做好牌子挂上,拍了照片传到网上,没想到一夜之间红了。”齐海回忆说。
起初,“地瓜妹”的父亲找到齐海,告诉他想开个店面赚钱。经过一番商议,齐海建议老人卖烤地瓜。
“老人卖烤地瓜挺正常,后来就问他闺女能不能去,女孩说为了哥什么都豁出去了,后来就拍了照片。”齐海先将照片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次日就有多家媒体来采访。“‘地瓜妹’父亲一天就接到了700多个电话,这实际上是利用了人物反差。”他坦言。
“地瓜妹”一事从募捐结果看无疑是圆满的,但“策划爱心”这种行为的浮出水面,也在网友中引发巨大质疑和反对。
另外一则策划事件也让他印象深刻。“为白血病患者郭佳美(音)募捐到了二三百万。”齐海最初接触郭佳美,只是感觉小姑娘声音很甜美,接触下来才发现小姑娘很真诚、纯真,也很有爱心。
“给村里孩子买书包玩具,整合成郭佳美的心愿,让人们认领100个心愿。”让齐海没想到的是,100个心愿半个月就完成了,后改成1000个心愿,体现她的爱心,然后别人再帮助她。
□策划有点像拍电影
齐海选择帮助的人,大都是白血病、尿毒症等重症患者。“虽然有大病救助政策,但很多药品不能报销。”为确保事情的真实性,他都是先打电话确认,再多次实地考察。“打电话基本确定了,然后再去了解他家的品行和个人文化素养。”齐海帮助人有三个原则:一是帮助那些有救助希望的患者,第二是救助品行好、品德好、懂得感恩的,还有一个是能够理解这种救助思路的人。
“我们有个体系、有个标准,达到我们的评估标准才可以提供帮助。”设置这样的标准是有原因的,钱虽然不经齐海手,但他要保证钱被用到了治病上。
齐海曾经接触过一名家长,想用捐款买车。当时,为患白血病的孩子募捐比较顺利,孩子的爸爸后来不想去北京,想在济南这边看病,“在大医院,费用报销的比例较低,小医院报销比较多,孩子父亲想多报销点,省下的钱想买一辆车,简直不可思议。”
除了选人有标准,齐海直言策划有点像拍电影。“我们把所有线索集合整理,做出一个感人的方案来,像拍电影一样,把所有故事情节糅在一起,提高票房收入。”他自觉懂新闻运作,能够抓取“点”让媒体报道出来。
他通常努力寻找最感人的点,甚至适度“虚构”一些真实情节,并不断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一位母亲跟我求助,我一开始想故事这么普通没什么策划的点,后来临出大门,这位母亲哭着说了一句话,说早知道孩子命这么苦,就不抱她回来了,我就给策划了寻亲求捐。”
齐海觉得,“养父替养女寻亲”这个点符合百姓的感情,他随后联络媒体,推动募捐,最后筹到十几万。“后来很巧找到她亲生父母了,她亲弟弟给她做了移植。”
□“面临信任危机,募捐越来越难”
在齐海看来,他的策划是为了帮助别人。不过他自觉这种方式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他选择默默地在幕后付出,不愿“抛头露面”。“不想走到幕前,引起大家的非议。”杨澜的节目组曾经找到他想进行报道,被他拒绝了。
“报道我之后就完蛋了。”齐海在访谈中多次提到,被曝光后他将会百分之万地被人质疑,到时公益就走到头了。尽管募捐到的钱不经他之手,而是直接交给受捐人,他自己不反对“策划”,但让公众知道真相并接受,他没有信心。
“如果我想把我这个事公开的话,上《感动中国》没问题。因为涉及家庭的隐私,咱不好说什么,完事之后,病患家庭也要回归正常生活。”除了对涉及家庭隐私的担忧,齐海担心更多的是人们知道“策划”后的质疑和非议,让他的公益事业难以为继。
齐海会特别交代受捐者,不能将他说出来,没成想在去年“地瓜妹”事件中,他还是暴露了。“被求助者说出我是幕后策划,当时好多摄像机都对着我,一时没反应过来就承认了。”齐海认为,这些家庭都挺不容易的,不帮他们出主意,等于让人家等死。
“我死不要紧,那些背后需要帮助的人怎么办?”在齐海看来,舆论常常不可控制。“人家都知道你是做策划的,一曝光就没有可能性了,就得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就得无所求。”
齐海常常会陷入深深的无力感中难以自拔。“患病者太多,能帮到的还是太有限。现在面临着信任危机,爱心捐款越来越困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