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降”对股市究竟是强心针还是救心丸,还需未来几天内的检验。(资料片)
8月25日,跌破年线、退无可退的A股市场,在两千股跌停的悲壮绝望之时,终于迎来了降息降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不到一年的时间,央行已降息5次。面对虚幻无常、变化多端的资本市场,双降政策虽好,但究竟是强心针还是救心丸,还要在未来几天内迎接市场的考验。
本报记者 姜宁
喊出来的降准,逼出来的降息
细心的股民会发现,从上周开始,一直到本周二结束,股市基本维持了一种走势:上午低开,在下午一点半前砸出一个大坑,之后开始拉盘,如果拉不动就继续砸盘,但每天下午收盘前,都会有巨量机构资金抄底扫货,数额高达几十亿元。不少人在猜测,这可能是为了一场赌局,赌的是最近有重大利好出台。
半个月前,市场上就已经有了强烈的降准预期。25日,沪市跌破3000点这样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熊牛市分界点之后,“央妈”终于坐不住了:不仅要降准,还要降息。
“降准符合逻辑,降息超出预期。”方正宏观分析师郭磊告诉记者,央行降准是为了对冲跨境资本的流出压力,一直以来就应该箭在弦上;但在CPI马上就要突破1.8的时候,利率主动降到1.8以下,也是蛮拼的。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认为,25日降准降息对经济和股市都是及时雨。目前市场资金面紧张,央行通过“双降”提振市场信心,对经济面也有一定刺激作用。杨德龙表示,近期A股市场接连遭遇重挫,投资者信心严重缺失。降准降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流动性紧张的问题,对市场反弹起到促进作用,改变现在单边下跌的预期。
他认为,大盘3000点时的“双降”比上次4500点“双降”对股市的刺激效果更好。“经过连续四天大跌,A股市场超跌严重,技术性反弹一触即发,央行降息降准刚好成为反弹催化剂。”
“双降”释放流动性,稳定市场情绪
这次货币政策调整最直接的作用就是释放流动性,尤其是降准,据市场测算,将会释放出大约6000亿元流动性。
“此时‘双降’主要是为了稳定市场情绪。”民生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说,人民币突然贬值、股市连续下跌与全球市场动荡形成负反馈,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周末养老金入市等小招不给力,迫使中央加快放大招。
资本市场对流动性的渴求从8月初就已逐步体现出来。在降准之前,央行也实施了诸如扩大逆回购等增加市场流动性和可贷资金的举措。
但以上货币工具的效果终究不如降准配合降息来得显著,降准不仅可以提振市场和企业信心,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货币信贷条件被动收紧,从而抑制金融风险、保证金融稳定。与之搭配的降息,也能发挥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为减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前4次降息的消息都是在周末发布。此次时点却放在周二这样的时间选择恐怕是为了加强货币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因为在过去两天全球市场的暴跌背景下,A股根本无法独善其身,此时政策面上的支撑也能化作一场及时雨。
管清友表示,单从货币宽松来看,降低无风险利率,激活实体经济,改善企业盈利,对股票市场是利好,起码没有坏处。此次央行再次使用“双降”政策,不排除“迫于无奈”,因为如果再不出手,8月份沪指或许就会跌至2000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