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阴盛阳衰”后果很严重
2015年09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男教师少了,女教师多了,男孩子会不会因此变成“娘娘腔”,女孩子成了“假小子”?
  家长担心,学校是清一色的女老师,很容易发生“三个女人一台戏”的内耗,教师人际关系的复杂,就难免会影响到教学心情以及与学生的相处。这般担忧虽然有些夸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男女教师比例失衡对教育教学必然会有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琼就认同这一说法。她曾表示,性别角色认知是社会化过程的重要一环,而小学又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主要时期,若在这个时候接触的都是女性,就会导致孩子们性别角色认知缺失。
  男教师刘伟介绍,班里有个魁梧的男孩总是哭,每当他哭,刘伟就由着他去,等不哭了再从正反两方面激励。而女教师则往往会同情心发作,遇到眼泪便狠不下心来教育。
  另一名男教师杨锋也回忆,每当面对乱哄哄的学生,男教师往往会将规则看得很重,用简单的诸如“上课该干吗就干吗”、“不准说话这是死命令”等来和学生“约法三章”,一旦有人违反就要惩罚,而且说到做到。而女教师则多是找年级主任、教务处长来,虽然学生们最终会乖乖服从,但终究不是对规则的认可。
  除了性格塑造即传统意义上所说的育人外,在教学风格乃至对孩子思维方式的培养上,男教师也有着女教师难以代替的作用。  
  杨锋到学校任教后,对一些前辈的教案作了较大调整。他从课程计划中抽出多个课时作为辩论课和讨论课,并在课上为学生准备一些思维训练题、填词游戏或者侦探故事。他说:“这种方式可能不会立竿见影,但我相信他们进入高中后,一定会比其他学生更有潜力。”
  家长们也清楚男女教师的差异,很多男孩家长希望自己孩子由男教师来教。每当孩子升学,进入新学校,一些家长第一个要打听的事就是儿子的班主任是男是女。
  但深圳市翰林学校语文教师武宏伟对这一问题,另有一番见解。
  他说,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男女教师对学生性格培养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差别不大。在应试环境里,教师独特的教学方法、思维方式几乎都派不上用场,学校的教学方式是重复且粗放的,“背书,背书,还是背书”。
  他认为,让男孩变成“娘娘腔”的,主要是应试教育环境的压迫。他反问道,没了自由,没了冒险精神,在只知道做题的大环境下,孩子们不成“娘娘腔”才怪。据中国青年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