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抗日义士的神奇越狱
两天急行260里,小小游击队上演生死大营救
2015年09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因为开发建设,李村监狱大部分已经拆除,如今只保留下一座“E”字形建筑。
     劫牢反狱,这是在电影和旧式侠义评书里常有的桥段,很多人都不信历史中会有类似的事例存在。可是,在抗战期间的青岛,在日军势力正值强盛期的1941年初,就发生了一起劫牢反狱释放出200多名抗日义士的真实故事。
  更让人称奇的是,这场史称“李村劫狱”的行动,竟是当地一支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游击武装组织的。其驻地离监狱足足260里远,急行军两天才到,却没走漏任何风声,军纪之严明,策划之周密,至今让人佩服。

文/片 本报记者 张泰来 刘帅
日伪消防车“接”来了抗日地下党
  “可以说,这是很奇妙的一招,是日伪消防车把地下党特工接到了青岛。”说这话的是青岛的文史爱好者甄仁春,他退休前是青岛酒店管理职业学院的法学副教授,退休后致力于青岛当地的文史研究。
  故事要从1938年5月18日说起,甄仁春介绍,那时距离日军占领青岛已经过去了近半年,时近中午,一辆消防车在市区西北的小港码头停了下来,一名身着消防制服的中年男子走下车,向海里眺望。此人姓马,名元敬,是日伪组建的青岛消防大队副大队长,他此刻驾车前来是为接一个人。
  不多时,一艘小船靠了岸,马元敬立刻迎了上去,对着一位刚走下船的中年男子伸出了手,脸上也有了笑意。马元敬接的是时任国民党山东省委宣传部宣传科长谈明华,他受山东省主席沈鸿烈之托,来青岛开展地下工作,专职收集日军情报。
  马元敬其实是国民党地下党员。“沈鸿烈在撤离青岛之前,已经布了局,在青岛留下了一整套情报系统。”甄仁春说,马元敬就是情报网的一员。
  1937年12月中下旬,沈鸿烈接蒋介石令撤离青岛,撤离前,沈下令烧毁了包括大康、丰田等在内的日商九大纱厂、啤酒厂、四方发电厂、铃木丝厂、丰田油厂等等,实施“焦土抗战”,烧毁一切可资敌用的物资、厂矿,留给日军一片废墟。
  “大火连续烧了几天几夜,就在日军占领青岛当天,城里还有余火。”甄仁春说,日军进城时,看到城内到处是火,一片狼藉,当他们看到有人在厂房内救火时,自然心生好感,将其任命为消防副大队长,而这个救火人就是马元敬。
  殊不知,马元敬只是演戏,为的是借机打入敌人内部。马元敬消防副大队长的身份也的确为地下党在青岛展开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他不但用消防车把谈明华安全接到青岛,为他在消防队谋得“书记员”一职,后来还招来了邱晓晨、闫振东、马开太三名特工进入消防队,均没有引起敌人怀疑。  

秘密电台设在小学,发送日军事部署
  谈明华与地下特工组织联系上后,在私立明德小学的理化实验室里组建了一个秘密电台,白天把机器拆解开,和试验设备仪器放在实验室橱柜里,晚上组装向外发送情报。
  “马元敬后来回忆,当时潜伏在青岛的特工有100多名,分散在日伪各个部门,暗中收集各种情报,通过电台传送出去。”甄仁春说,这些情报甚至包括日军大举进攻鲁西南的时间和详细军事部署。
  一连串的情报泄密引发了日军注意,他们多次设法寻找泄密的渠道,均无果。为破案,日军贴出了悬赏通告,巨额的奖金让情报组织内部一名成员动了心,此人生性好嫖却又经济窘迫,经不住赏金诱惑背叛了组织。
  1938年7月28日,根据叛徒提供的情报,驻青岛的日本海军重兵包围了天主教堂和秘密电台所在的私立明德小学,逮捕了谈明华、马元敬以及小学校长彭玉麟、地下特工张侠、侯汉卿等人。
  “不幸中的万幸是这些人是被日本海军俘虏,海军的行事风格跟陆军不同,对俘获的我方情报人员进行了将近一年的审判,要是换成陆军,恐怕没这个耐性,早把他们处决了。”甄仁春说,或许是出于树立“公正”形象的目的,日本海军允许谈明华等人质证、申辩,审判进行了将近一年。最后,谈明华、彭玉麟、张侠、侯汉卿等人被判处死刑(不久改为无期徒刑),马元敬、马永华、王文坦被判处三年至七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前往李村监狱服刑。
  谈明华等人被捕后,青岛的地下情报系统一度瘫痪,给抗战也带来了极大不便,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决心营救,但真要营救谈何容易。李村监狱位于今日青岛的李沧区,最早是德国人修建的专门关押中国人的“华人监狱”,日军将其整修加固后,设置了审讯室、行刑室、服刑室等,关押了不少抗日军官和反日人士。
  据当地老人回忆,这所监狱“墙高六七米,墙上面还有一米多高的电网,墙基部分有一米多厚”。“当时里面关押了将近300名中国人,绝大多数是抗日义士和谈明华、马元敬这样被俘的军官。”甄仁春说,这所监狱以管理严格著称,被称为“山东省第二模范监狱”,距监狱大门不足百米就是伪警察据点,想在敌人眼皮底下捞人,难度可想而知。

劫狱交由不足500人的游击队去做
  在青岛组织保安队开展抗日的国民党鲁东行署主任李先良接受了这个任务,并让鲁东行署第十三战区第二特务大队大队长栾志超执行。
  其时,这个所谓特务大队也就是支人数不足500人的抗日游击队,活跃在即墨一带。李先良之所以把任务交给他们,在于这支游击队熟悉地形,有较强的战斗力,但最重要的还是看中了栾志超的个人能力。
  栾志超1913年出生于即墨县五区杨埠寨,日军占领青岛时,原本学医的他跟几个朋友仿效刘关张,在铁骑山下结盟拜把子,组织了一支抗日队伍,栾志超自认队长。
  由于栾志超熟悉地形,且头脑灵活,抗日之初凭借着当地开明乡绅支援的几杆枪袭击了日伪控制下的两个自来水厂。“栾志超搞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名声越来越大,队伍由十几人发展到几十人,1940年下半年有近500人。”甄仁春说,也就在这时,栾志超的队伍被赋予了特务大队的“番号”。
  栾志超部的活动让日军不堪其扰,多次围剿无果,日军把魔爪伸向其家人。现年76岁的栾正平是栾志超的侄儿,他说,1938年,他还在母亲肚子里,父亲(栾志超的二哥)栾守善被日军抓走,绑在树上放狼狗咬死。
  因为此事,栾志超对鬼子和汉奸极度仇恨,在这样的情况下,接受劫狱任务,更有家仇国恨一起报的意思。

仿造监狱,300人提前模拟劫狱训练
  为达目的,栾志超准备了大半年。甄仁春耗时三年,走访栾志超的战友,查询档案,才弄清这段历史。他介绍,栾志超一方面早早派人向监狱渗透,收买监狱管理人员做内应;同时,在队伍中挑选300名有武术基础的士兵组成“云梯队”,仿造李村监狱搭建营地,模拟狱墙进行魔鬼式训练,做叠罗汉翻墙、使用“挠钩”攀爬等科目的训练。
  栾志超将行动选在1941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十。行动前,他指示部分队员化装成捡粪的、要饭的等,先期潜伏在监狱周围,自己带领剩下的200多名队员从260里外的海阳急行军两天,2月15日夜到达李村。
  “行动队在法海寺短暂停留,栾志超做了最后动员,他说,这一战一旦成功,我们将名垂青史。”甄仁春说。
  夜幕降临,在内应的配合下,栾志超带人顺利进入监狱,将门卫逼到一间空房关押起来后,切断了电源和电话线,打开了谈明华、马元敬等7人的监室。
  “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云梯队员打开了监室大门,被关押的抗日义士蜂拥而出。”甄仁春说,附近伪警察总署的军警闻讯赶来围剿,遭到栾志超事先部署的武装力量强力阻击,在劫狱的两个小时中,军警始终不能靠近监狱。
  据甄仁春考证,劫狱过程中,有30多名“囚犯”被日伪打死打伤,绝大部分逃离了魔窟。
  “栾志超事后自述营救了375名抗日义士,而日军宪兵队长给上级的汇报中则说有210名‘囚犯’被劫走,一再表示此事绝非小股土匪所为,是大部队有预谋的行动。”甄仁春说。
  劫狱事件后,栾志超名声大震,被改编为国军十二师四团。后来,栾志超去了台湾,1978年逝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